昨天想使用 a:visited 改变右侧“猜你喜欢”已访问过的文字颜色,发现改来改去效果都一般,想到还有其他几个CSS可以设置,与颜色相关的,结果,太久没使用这个伪类选择器,具体那几个支持的CSS一下子记不得了,发现有必要自己整理记录下。
一、由爱生恨
链接4伪类(后两个伪类后来拖拽到几乎所有HTML标签元素)如果同时使用,其顺序是这样的: :link → :visited → :hover → :active 。
首字母连起来是LVHA,顺序完全符合love-hate,也就是爱恨,所谓由爱生恨,这样顺序就记住了。
目前这个年代, :link 这个伪类用得已经不多了,但作用还是有的,我们平时用得比较多的都是直接设置 <a> 元素的颜色,例如:
a { color: blue; }
实际上,下面这种要更合适,更规范:
a:link { color: blue; }
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在下面,下面两个 <a> 元素,前者可以匹配 a:link 选择器,但后者却只能匹配 a 选择器:
<a href="##">文字</a><a>文字2</a> |
例如我很喜欢移除 href 属性表示 <a> 元素按钮的禁用态,使用 a:link 禁用和非禁用的CSS就更好控制了。
只是我们使用 a:link 选择器的时候, a:visited 选择器也一定要设置(因为 a:link 在最前面),不然访问过的链接颜色就会跟着系统或者当前元素设置的 color 走,表现反而有些乱,因此,当下已经很少见到使用 :link 伪类选择器的了。
而 :visited 伪类选择器依然很有用,尤其在列表式链接站点,例如文章列表,章节列表,可以让用户知道这篇文章我已经看过了,算是比较友好的一种体验处理。
二、:visited伪类选择器支持CSS很有限
或许是出于安全考虑, :visited 伪类选择器支持CSS很有限,目前仅支持下面这些CSS: color , background-color , border-color , border-bottom-color , border-left-color , border-right-color , border-top-color , column-rule-color 以及 outline-color 。
同时,类似 ::before , ::after 这些伪元素都不支持,例如,我们希望使用文字标示已经访问过的链接,如下:
a:visited::after{content:'visited';} // 注意,不支持
不好意思,想法虽好,但没有任何浏览器支持,请死了这条心。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