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脑,感觉没有什么事可做,就随便拿起《css mastery》翻了下,刚好看倒图像替换这块,突然想起前些天曾有一网友问过该问题,就想总结出来,以便自己和网友今后参考。
正式进入使用方法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先理清几个概念,1.二者的区别:隐藏文字是要把你不需要显示的文字隐藏掉,可能因为它妨碍美观或暂时不需要显示,也就表明此时文字的视觉可视性和物理空间存在性都没有;而图象替换就是用设计好的图片以背景的方式取代文字,目的是为了使用户有更好的视觉享受,因为设计人员对文字只有有限的选择能力,但如果不写文字而直接使用背景图象又对搜索引擎不大友好,故而发明了图象替换。可能这会有些朋友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直接用<img />标签呢?这就涉及到标准中的分离了,在标准中只有数据才应该直接写到Xhtml中,很显然这儿的图片只能算作表现,因此,图象替换中文字虽然是不可见的,但它的物理空间仍然存在。2.什么时候该用图象替换?由于图象替换技术在关闭图象且打开CSS的情况下将出现内容空白,所以应当尽可能避免使用它,当然如果文字需要使用特定字体,且不是很重要的信息时可以考虑使用。我特别想提及的是logo到底该不该应用图象替换?我认为logo(既非banner也非标题)是应当作为数据出现的,因为它是一个站点的标志。好了,言归正传,开始列举常用方法。
先说CSS隐藏文字的几种常用方法,并顺便解释下各自的优缺点:
1.display:none:它可以使包括容器本身在内的东西都消失,简便且有效,但它有两个耳熟能详的缺陷,那就是对搜索引擎不友好,且被屏幕阅读器所忽略。
2.text-indent:-9999px:text-indent是首行缩进,所以对于多行文本,若单独使用它就有明显的不足,需加上white-space:nowrap;来弥补不足,但还有一个问题:物理空间仍然存在,故还需设置line-height:0;或使用超小字体(在IE下有点BUG),最终代码如下:
代码:
以下为引用的内容:
.texthidden{
text-indent:-9999px;
white-space:nowrap;
line-height:0;}
3.overflow:hidden:这是一个比较合理且我最喜欢的方法,具体代码如下:
代码:
以下为引用的内容:
.texthidden{
display:block;/*统一转化为块级元素*/
overflow:hidden;
width:0;
height:0;}
附加:positon:absolute:
用绝对定位将其推出可视区,不过虽然可视性不存在,但仍占据物理空间,与隐藏文字的宗旨相背,代码请看:
代码:
以下为引用的内容:
.texthidden{
positon:absolute;
margin-top:-9999px;
margin-left:-9999px;}
下来列举图象替换的流行技术,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掌握它们并了解各自的局限性: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