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发 > CSS > 正文

ie下的css层叠z-index各种问题详细整理

2024-07-11 08:49:26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到新地方有些日子了,差不多适应了这边的工作节奏与流程。接到的第一个开发任务是几个比较简单的页面,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先把设计图变成页面,然后使用PHP创建几个请求的接口传递数据,标准且简洁的web开发思路。可是真有些日子没有写DIV+CSS了,而且对IE6兼容性的坑碰到的还是不够多(以前做国外项目),所以这次开发中不可避免的碰见了几个问题,尤其是在IE下的 z-index 问题很有意思,所以整理了一些资料和总结分享给大家...注:因为引入了jsfiddle,所以页面加载受影响会稍慢一些^_^

阅读目录:

    z-index属性
    z-index规范参考
    在IE下出现的问题
    在IE6下z-index的问题
      >拼爹的时代
      >万恶的float 
    IE6下 select z-index无效而遮挡div
      >用 iframe 包裹 select 元素
      >以 Iframe 作为div的子元素,覆盖 select 元素
    本文结语 

z-index属性

    z-index : auto | numberz-index 属性设置元素的堆叠顺序,如果为正数,则离用户更近,为负数则表示离用户更远;拥有更高堆叠顺序的元素总是会处于堆叠顺序较低的元素的前面;z-index 仅能在定位元素上奏效(position 属性值为 relative 或 absolute 或 fixed的对象)。

z-index规范参考

在 W3C CSS2.1 规范中,每个元素都具有三维的空间位置,除我们所熟悉的水平和垂直位置外,元素还可在 "Z轴" 方向上层层相叠、依次向前排开; 元素在 "Z 轴" 方向上的呈现顺序,由层叠上下文和层叠级别决定。在文档中,每个元素仅属于一个层叠上下文。在给定的层叠上下文中,每个元素都有一个整型的层叠级别,它描述了在相同层叠上下文中元素在 "Z轴" 上的显示顺序;同一个层叠上下文中,层叠级别大的显示在上,层叠级别小的显示在下,相同层叠级别时,遵循后来居上的原则(back-to-font);不同层叠上下文中,元素显示顺序以父级层叠上下文的层叠级别来决定显示的先后顺序。与自身的层叠级别无关;每一个定位元素都归属于一个stacking context。根元素形成 root stacking context,而其他的 stacking context 则由定位元素产生(此定位元素的 z-index 被定义一个非 auto 的 z-index 值),定位子元素会以这个 local stacking context 为参考,用相同的规则来决定层叠顺序;当任何一个元素层叠另一个包含在不同 stacking context 元素时,则会以 stacking context 的层叠级别(stack level)来决定显示的先后情况。也就是说,在相同的 stacking context 下才会用元素本身的 z-index 来决定先后,不同时则由 stacking context 的父元素的 z-index 来决定。

在IE下出现的问题

当定位元素的 'z-index' 未设置时(默认为 auto),在 IE6 IE7 IE8(Q) 下将会创建一个新的局部层叠上下文。而在其它浏览器下,则严格按照规范,不产生新的局部层叠上下文。

这个问题将导致定位元素的层叠关系在不同浏览器出现很大的区别,严重的可导致页面布局混乱、内容覆盖等。

受影响的浏览器有IE6 IE7 IE8(Quriks Mode)

直接从w3help复制了代码,分析以下代码:

复制代码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