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发 > CSS > 正文

对CSS中的Position、Float属性的一些深入探讨

2024-07-11 08:53:33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本文主要探讨点:

1.Position、Float属性的基本使用方法
2.Position、Float属性对元素所造成的影响
3.Position、Float属性交叉使用上面的影响
4.Position、Float属性使用上的小技巧

本文结构点:

1.HTML布局的基本要点(点我直接跳转)
  盒子模型
  HTML的普通流

2.Position属性(点我直接跳转)
  属性值介绍
  用法介绍
  一些关于position的小知识

3.Float属性(点我直接跳转)
  属性值介绍
  用法介绍
  与Position之间的兼容问题

HTML布局的基本要点:

如果要掌握、运用好Position、Float属性必须要对HTML的两个基本点有清晰的了解。

1.盒子模型(box model)
2.HTML的普通流(normal flow)
盒子模型
在HTML中元素的盒子模型分为两种:块状元素、行内元素,请注意这里的块状元素(Block)和行内元素(Inline)与Display属性中的inline、block两个属性值并不等同。盒子模型中的Inline、Block类似于是Display属性的父类,例如:Display属性中的list-item属性值是属于块状(Block)类型的。

我们直观的上看两种盒子模型的区别

•块状(Block)类型的元素可以设置width、height属性,而行内(Inline)类型设置无效。
•块状(Block)类型的元素会独占一行(直观的说就是会换行显示,无法与其他元素在同一行内显示,除非你主动修改元素的样式),而行内(Inline)类型的元素则都会在一行内显示。
•块状(Block)类型的元素的width默认为100%,而行内(Inline)类型的元素则是根据自身的内容及子元素来决定宽度。
列举出一些大家常见的元素的分类

•块状元素:P、DIV、UL、LI、DD、DT...
•行内元素:A、IMG、SPAN、STRONG...
HTML的普通流
浏览器在读取HTML源代码的时候是根据元素在代码出现的顺序读取,最终元素的呈现方式是依据元素的盒子模型来决定的。行内元素是从左到右,块状元素是从上到下。(如下图)


复制代码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