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话题 > 正文

“苹果人”、“安卓人”概念火了!今年,你还会买单吗?

2025-09-14 18:10:49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美国苹果公司9日在加利福尼亚州丘珀蒂诺市举行新品发布会,推出4款智能手机、系列苹果手表以及耳机产品。其中,迄今最薄苹果手机iPhone Air备受关注。

这场发布会被网友调侃为“年年挤牙膏,今年终于挤爆了”。资本市场给出最直接的反馈——苹果股价盘中跌幅接近2%。今年,你还会买单吗?

2021年,有社会学者在浙江省某家纺产业镇做调研,发现当地人的典型消费心理就是要“跟得上别人”。有一位村民手头并不宽裕,但他说,“我微信都不会用,我也得用苹果手机”。苹果手机不再仅仅是一个通信工具,而是成了“跟得上别人”的标志。

近日,博主户晨风发明的“安卓人”标签,再次引发全网对“苹果人”和“安卓人”的玩梗:在这条鄙视链上,用iPhone的是“苹果人”,用安卓手机的是“安卓人”,进而演变成住“苹果房”(格局好、装修佳)、开“苹果车”(如特斯拉)、去“苹果超市”(如山姆),反之则是“安卓人”,住“安卓房”(格局差、隔音差)、开“安卓车”(油耗高、中控乱),养“安卓猫”(非优良品种的哈基米)。

而苹果、安卓浓度还能分出个等级:苹果中的苹果,苹果中的安卓,安卓中的苹果,安卓中的安卓。最后,这一标签还扩展到“高学历”(本科以上)是“苹果学历”,“大专、三本”则成了“安卓学历”。这种荒诞的划分,反映了当代消费社会的身份焦虑,也折射出手机消费演变成了一种文化身份的标志。

“苹果人”与“安卓人”的标签,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态度。

“苹果风”代表着极简主义、精致主义的秩序感、优雅感和艺术感;从产品外观到iOS界面,强调减少视觉噪音,保留核心功能;一切都有统一的规范和设计,给人一种秩序井然、简单好用、安全可靠的心理感受。

“安卓风”则体现着实用主义、DIY主义的自由感、创造感。它没有标准答案,推崇百花齐放,表现得开放、灵活且充满一切可能性。

苹果人与安卓人这种身份标签的战争之所以旷日持久,是因为它触及了当代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在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世界里,人们试图通过对消费品牌的选择,来寻找自身的定位和归属感。

譬如,当苹果不再那么“酷”的时候,消费者便开始寻找其他更酷的品牌来表达自我,“米时捷”“米拉利”满足了豪车平替的心理,特斯拉代表着科技激进主义,坦克300宣告着一种野性,爆改五菱宏光MINIEV实现了年轻人低成本的操控感,始祖鸟、lululemon和昂跑隐含着专业主义与社群认同。

“我买故我在”,人们消费的从来就不是物品,而是关系本身。通过购买物品,人们也在消费着某种意义、某种身份、某种关系模式。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