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 > 资讯 > 正文

苹果也“偏科”?Pro卖爆Air遇冷

2025-10-03 14:18:54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一边是顶配机型供不应求,一边是新品Air遭遇冷场,苹果在今年手机市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偏科”现象。

杰富瑞金融集团最近发出警告,iPhone 17在上市几周后销量似乎开始下滑。然而,在这看似不利的消息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复杂的现实:高端Pro系列正悄然驱动着苹果的市场表现。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报告中指出,iPhone 17、17 Pro和17 Pro Max的早期需求强劲,略高于最初预期。供应链调查显示,iPhone17系列出货量可能达到8800万部,高于目前预计的8400万部至8600万部。

市场对iPhone 17系列的反应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这一上调主要针对iPhone 17 Pro和Pro Max机型,因为iPhone Air的市场需求远低于苹果预期。

消费者用实际购买力投出了选择票。一项消费者调查显示,iPhone 17 Pro Max获得了33%的消费者偏好,iPhone 17 Pro则获得了22%的份额。

两者 collectively 占据了72%的总体偏好,反映出市场对高端机型需求的显著增长。

与高端机型同样令人惊喜的,是iPhone 17标准版的超预期表现。

在iPhone 17系列预售表现超预期后,苹果已要求立讯精密将标准版日产量提高约40%,并通知部分非电子零部件供应商将日供货量提升约30%。

这一决策直接反映了市场对标准版的热情。

“加量不加价”的策略精准切中了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与Pro系列和标准版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iPhone Air遭遇了市场冷遇。

消费者调查显示,超薄iPhone Air仅获得了2%的消费者兴趣。这一表现远低于苹果预期,甚至差点因数据过低而被排除在最终报告之外。

iPhone Air的失败并非孤立事件。竞争对手三星也面临着类似挑战,其Galaxy S25 Edge这款超薄设备同样遭遇销售低迷。据报道,三星已计划在Galaxy S26系列中“复活”传统的Plus模型。

这些趋势表明,今天的旗舰买家更看重高性能规格和实用性能,例如全天的电池续航能力,而不是时尚但可能脆弱的外形设计。

中国市场对iPhone 17系列的反应呈现独特特点,进一步印证了产品分化的趋势。

花旗银行的研报显示,iPhone 17在中国的需求明显回升。该行统计发现iPhone 17在中国的交货时间最长,基础款等待时间比去年长一倍以上,Pro Max的交货时间也显著增加。

然而,iPhone Air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更严峻的挑战。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其仅支持eSIM的功能受到中国运营商限制。

虽然国内三大运营商对eSIM有所放开,但是限制很多,包括需要机卡绑定,用户无法随意更换号码。

面对当前产品线的分化现象,苹果已将目光投向更具革命性的产品布局。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如果iPhone Fold和Apple Intelligence功能能够激发足够强劲的市场需求,苹果明年iPhone总销量可能最高达到2.7亿部。

面对市场反馈的分化,苹果展现出高度灵活的供应链调度能力。

据悉,苹果主要针对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机型增加产量。这一调整表明,苹果正在根据实际市场需求快速优化其生产策略。

这种灵活性将成为苹果应对日益分化的智能手机市场的关键能力。

市场数据表明,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外观设计革新,而是更看重核心体验的实质提升。从iPhone 17 Pro的热销到标准版的逆袭,再到iPhone Air的遇冷,无一不在印证这一趋势。

苹果能否在折叠iPhone上再次定义行业标准,抑或将再次面临市场分化的挑战,一切都将在2026年见分晓。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