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天文 > 正文

星际天体“3I/ATLAS”将抵达近日点

2025-10-22 18:44:46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近日,太阳系第三位“星际访客”——3I/ATLAS,持续吸引着全球天文学家和爱好者的目光。

目前,“3I/ATLAS”正加速靠近太阳,即将经过近日点

天文学界有传言,这位“星际访客”可能是外星人的飞船,还可能“飞掠”地球,它到底藏了多少未知的秘密?
10月22日,记者记者专访浙江省天文学会科普讲师徐煜华。

记者:请您帮我们科普一下星际天体“3I/ATLAS”,它为何被命名为“3I/ATLAS”?

徐煜华:“3I/ATLAS”的命名,透露了它的身份与发现背景。“3I”中的“3”意味着它是人类观测史上发现的第三个来自太阳系之外的天体,前两位分别是2017年的“1I/ʻOumuamua”和2019年的“2I/Borisov”;“I”代表“Interstellar”,即星际的;而“ATLAS”则是它的发现者——由夏威夷大学主导的“小行星撞地预警系统”(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简称ATLAS)。

2025年7月初,ATLAS位于智利的望远镜首次捕捉到这颗移动速度异常的天体,并确认它的轨迹并非受太阳引力束缚,而是一条双曲线。这意味着,它并非“太阳的孩子”,而是一位“外来的旅人”。

记者:“3I/ATLAS”可能来自哪里?它为什么会闯入太阳系?目前,天文学家们观测到它有什么奇怪的特征?天文学界有传言,它可能是外星人的飞船,这是真的吗?

徐煜华:天文学家的计算显示,“3I/ATLAS”来自太阳系以外的银河区域,可能是某个恒星系统在亿万年前形成早期被引力抛出的碎片。它在星际空间中漂流了极其漫长的时间,如同一粒来自宇宙边境的尘埃,直到近日才偶然掠入太阳系。它以极高的速度划过天空——约每小时二十多万公里,远远超过一般彗星的运行速度。观测还发现,它的外貌和成分与传统彗星相似,具备冰与尘埃形成的彗头与彗尾,并在靠近太阳时逐渐活跃,释放出挥发性物质。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尾巴方向与普通彗星相反,尘埃似乎“逆向”喷出,这一反常现象让科学家们重新思考星际天体的结构与成分。尽管网络上不乏“外星飞船”的传闻,但天文学界普遍认为,这一切仍可由自然物理过程解释——它的运动轨迹、反射特征和光谱数据都与天然彗星一致,没有任何人工信号或结构的迹象。换言之,“3I/ATLAS”是自然界的奇迹,而非智慧文明的造物。

记者:“3I/ATLAS”即将抵达近日点,之后它的行动轨迹会怎么样?抵达后,它对太阳系有什么影响?有言论称,12月19日它会飞掠地球,会对地球有什么影响吗?

徐煜华:根据NASA最新数据,“3I/ATLAS”将于2025年10月30日抵达近日点,届时它与太阳的距离约为1.4个天文单位(约2.1 亿公里)。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约为1.8个天文单位,远远超过任何威胁范围,因此无需担忧所谓“撞击”或“掠过”风险。网上流传的“12月19日飞掠地球”的说法并无科学依据。

在穿过近日点后,“3I/ATLAS”将继续沿其双曲轨道飞离太阳系,再次回归星际空间,成为一位“一去不返”的访客。对于天文学家而言,这段短暂的相遇极为珍贵——它是一个研究“外来冰天体”的机会,帮助我们理解不属于太阳系的物质组成与演化历史。对于太阳系与地球而言,它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仅仅是一场静谧的星际相逢。

记者:在地球上所观测到的类似造访太阳系的天体是不是特别多?能否科普一下这种自然现象?

徐煜华:虽然目前人类确认的星际来访天体只有三颗,但理论模型表明,这样的星际访客在银河系中极为常见。无数恒星系统在形成早期都会抛出大量小天体,它们成为漂泊在星际空间的“宇宙游民”。大多数时候,这些天体渺小、暗淡、速度极快,不易被发现;只有当它们恰巧掠过太阳系,并被地面巡天系统捕捉时,我们才能得见其身影。

“1I/ʻOumuamua”是一块没有明显尾巴的岩质天体,“2I/Borisov”是一颗典型的冰质彗星,而“3I/ATLAS”兼具两者特征,或许揭示出星际物质的多样性。随着更先进的巡天设备如薇拉·鲁宾天文台(Vera Rubin Observatory)的启用,天文学家预计未来每隔几年就能发现新的星际天体。这些来自外恒星系统的“访客”不仅是天文观测的奇迹,更是人类理解银河系物质流动、行星系统形成乃至生命起源的重要线索。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