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众对于REST风格应用架构表现出强烈兴趣,这表明Web的优雅设计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现在,我们逐渐理解了“3W架构(Architecture of the World Wide Web)”内在所蕴含的可伸缩性和弹性,并进一步探索运用其范式的方法。本文中,我们将探究一个可被Web开发者利用的、鲜为人知的工具,不引人注意的“ETag响应头(ETag Response Header)”,以及如何将它集成进基于Spring和Hibernate的动态Web应用,以提升应用程序性能和可伸缩性。
我们将要使用的Spring框架应用是基于“宠物诊所(petclinic)”的。下载文件中包含了关于如何增加必要的配置及源码的说明,你可以自己尝试。
HTTP协议规格说明定义ETag为“被请求变量的实体值” (参见 http://www.w3.org/Protocols/rfc2616/rfc2616-sec14.html —— 章节 14.19)。 另一种说法是,ETag是一个可以与Web资源关联的记号(token)。典型的Web资源可以一个Web页,但也可能是JSON或XML文档。服务器单独负责判断记号是什么及其含义,并在HTTP响应头中将其传送到客户端。
聪明的服务器开发者会把ETags和GET请求的“If-None-Match”头一起使用,这样可利用客户端(例如浏览器)的缓存。因为服务器首先产生ETag,服务器可在稍后使用它来判断页面是否已经被修改。本质上,客户端通过将该记号传回服务器要求服务器验证其(客户端)缓存。
其过程如下:
本文的其余部分将展示在基于Spring框架的Web应用中利用ETag的两种方法,该应用使用Spring MVC。首先我们将使用Servlet 2.3 Filter,利用展现视图(rendered view)的MD5校验和(checksum)以实现生成ETag的方法(一个“浅显的”ETag实现)。 第二种方法使用更为复杂的方法追踪view中所使用的model,以确定ETag有效性(一个“深入的”ETag实现)。尽管我们使用的是Spring MVC,但该技术可以应用于任何MVC风格的Web框架。
在我们继续之前,强调一下这里所展现的是提升动态产生页面性能的技术。已有的优化技术也应作为整体优化和应用性能特性调整分析的一部分来考虑。(见下)。
自顶向下的Web缓存
本文主要涉及对动态生成页面使用HTTP缓存技术。当考虑提升Web应用的性能的时候,应采取一个整体的、自顶向下的方法。为了这一目的,理解HTTP请求经过的各层是很重要的,应用哪些适当的技术取决于你所关注的热点。例如: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