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Scoping and Hoisting 翻译
2024-05-06 14:21:35
供稿:网友
你知道下面的JavaScript代码执行后会alert出什么值吗?
代码如下:
var foo = 1;
function bar() {
if (!foo) {
var foo = 10;
}
alert(foo);
}
bar();
如果答案是"10"令你感到惊讶的话,那么下面这个会让你更加困惑:
[/code]
var a = 1;
function b() {
a = 10;
return;
function a() {}
}
b();
alert(a);
[/code]
浏览器会alert“1”。那么,到底是怎么了?尽管这看起来有点奇怪、有点危险又有点令人困惑,但这事实上却是这门语言一个强力的具有表现力的特性。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个标准来定义这种行为,但是我喜欢用”hoisting”来描述。这篇文章试着去解释这种机制,但是首先,让我们对JavaScript的scoping做一些必要的了解。
Scoping in JavaScript
对于JavaScript新手来说scoping是最令人困惑的部分之一。事实上,不仅仅是新手,我遇到或很多有经验的JavaScript程序员也不能完全理解scoping。JavaScript的scoping如此复杂的原因是它看上去非常像C系语言的成员。请看下面的C程序:
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x = 1;
printf("%d, ", x); // 1
if (1) {
int x = 2;
printf("%d, ", x); // 2
}
printf("%d/n", x); // 1
}
这段程序的输出是1,2,1。这是因为在C系语言有块级作用域(block-level scope),当进入到一个块时,就像if语句,在这个块级作用域中会声明新的变量,这些变量不会影响到外部作用域。但是JavaScript却不是这样。在Firebug中试试下面的代码:
代码如下:
var x = 1;
console.log(x); // 1
if (true) {
var x = 2;
console.log(x); // 2
}
console.log(x);// 2
在这段代码中,Firebug显示1,2,2。这是因为JavaScript是函数级作用域(function-level scope)。这和C系语言是完全不同的。块,就像if语句,并不会创建一个新的作用域。只有函数才会创建新的作用域。
对于大部分熟悉C,C++,C#或是Java的程序员来说,这是意料之外并且不被待见的。幸运的是,因为JavaScript函数的灵活性,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一个解决方案。如果你必须在函数中创建一个临时的作用域,请像下面这样做:
代码如下:
function foo() {
var x = 1;
if (x) {
(function () {
var x = 2;
// some other code
}());
}
// x is still 1.
}
这种方面确实非常灵活,它使用在任何需要创建一个临时作用域的地方,不仅仅是某个块中。但是,我强烈建议你花点时间好好理解下JavaScript scoping。它实在是非常强力,而且它也是我最喜欢的语言特性之一。如果你很好的理解了scoping,理解hoisting将会更加容易。
Declarations, Names, and Hoisting
在JavaScript中,一个作用域(scope)中的名称(name)有以下四种:
1. 语言自身定义(Language-defined): 所有的作用域默认都会包含this和argu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