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VM 是Model-View-ViewModel 的缩写,它是一种基于前端开发的架构模式,其核心是提供对View 和 ViewModel 的双向数据绑定,这使得ViewModel 的状态改变可以自动传递给 View,即所谓的数据双向绑定。
Vue.js 是一个提供了 MVVM 风格的双向数据绑定的 JavaScript 库,专注于View 层。它的核心是 MVVM 中的 VM,也就是 ViewModel。 ViewModel负责连接 View 和 Model,保证视图和数据的一致性,这种轻量级的架构让前端开发更加高效、便捷。
为什么会出现 MVVM 呢?
我接触MVVM 是在2015年,可以说2015年是MVVM 最火热的一年,而在这之前,我所知道的就是MVC, MVC 大约是在5年前,也就是2011年的时候接触的,那时候刚学编程语言,学的Java,而Java 中经典的 SSH 框架就用来构建一个标准的MVC 框架。说实话,MVC 用了这么多年,但始终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只停留在用的层面, 一直到接触 Vue.js 之后,研究了MVVM 架构思想,然后再回头看 MVC ,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MVC 即 Model-View-Controller 的缩写,就是 模型-视图-控制器 , 也就是说一个标准的Web 应用程式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在HTML5 还未火起来的那些年,MVC 作为Web 应用的最佳实践是OK 的,这是因为 Web 应用的View 层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前端所需要的数据在后端基本上都可以处理好,View 层主要是做一下展示,那时候提倡的是 Controller 来处理复杂的业务逻辑,所以View 层相对来说比较轻量,就是所谓的瘦客户端思想。
2010年到2011年,Html5概念被热炒,受到追捧,2012年,W3C 正式宣布HTML5规范已经正式定稿。2013年我刚进公司就接触了第一个 HTML5 框架 Sench touch, 它是一款用来构建移动应用的HTML5 框架,它将前后端彻底分离,前端采用MVC 架构,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工程来维护。
为什么前端要工程化,要是使用MVC?
相对 HTML4 , HTML5 最大的亮点是它为移动设备提供了一些非常有用的功能,使得 HTML5 具备了开发App的能力, HTML5开发App 最大的好处就是跨平台、快速迭代和上线,节省人力成本和提高效率,因此很多企业开始对传统的App进行改造,逐渐用H5代替Native,到2015年的时候,市面上大多数App 或多或少嵌入都了H5 的页面。
既然要用H5 来构建 App, 那View 层所做的事,就不仅仅是简单的数据展示了,它不仅要管理复杂的数据状态,还要处理移动设备上各种操作行为等等。因此,前端也需要工程化,也需要一个类似于MVC 的框架来管理这些复杂的逻辑,使开发更加高效。 但这里的 MVC 又稍微发了点变化: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