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已经过半,冬季是一个美妙的季节,寒冷的空气逼得人们不得不躲在安逸舒适的环境里生活。冬季会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让人沉浸在其中,仿佛是一个旧的阶段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这么说来,西方和中国的圣诞节和春节都选择在了冬季也不是没有道理,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人们拥簇在温暖的环境里,彼此诉说着过去一年里自己的成就,展望着新的一年里美好的愿望,相互挂念的人团聚,天气的寒冷和人情的温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天寒地冻之中,仿佛更有利于人们思考,去探寻知识的真谛。
这次想分享的是 JS 当中的逻辑运算符与、或,也就是 && 、 || ,初来乍到的同学们看到这里就会觉得没趣了,这玩意有什么好分享的,刚开始学 JS 的时候不就会了吗,我用了无数遍都没有什么问题啊。而有经验的同学可能会陷入沉思,难不成这其中会有什么奥秘所在?没错,别看这简简单单的几个运算符,虽然这是最基础的知识,但其中隐藏的奥秘却十分耐人寻味,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一一揭开这简答的运算符背后的奇妙之处。
基础的作用我就不说了,这两个符号是个程序员都能明白,这里首先我想先来说一说 JS 当中的隐式转换。
众所周知,JS 在做逻辑判断的时候会自动将非布尔类型的值进行隐式转换,转换成布尔类型的值然后在进行逻辑运算。在初学 JS 的时候,都会讲到在隐式转换中,除了几个特定的假值,其他的均会转换成真值,这些假值有:
NaN; ""; undefined; null; 0;
有了这些隐式转换的规则,便构成了 JS 当中逻辑运算的核心基础。
其实在 JS 当中,要说“逻辑运算符”其实并不完全正确,Kyle Simpson 在《You Don't Know JS》系列书当中提到:“与其说是‘逻辑运算符',不如说是‘选择器运算符'。” 为什么大师要这样说呢?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被 JS 的表象给蒙蔽了,比如下面一段非常简单的代码:
if( "hello" && 0 ) { console.log(true); } else { console.log(false); }
如果你对 JS 了解的不够深刻,你可能会这样解释这段代码:首先在逻辑判断中,"hello" 是一个真值,0 是一个假值,一个真值和一个假值进行与运算,结果为 false 。这也可能是大多数人的理解,但其实不然,其内部的原理可不止这么简单,因为 && 和 || 返回的并不是判断条件的真假 ,而是判断条件中的一个原始值。它将依次对条件判断中的值进行判断,如果是非布尔值,则转换成布尔值做判断,然后再根据判断条件来决定返回哪一个值。
对于 && :该运算符返回条件语句中的第一个假值,如果所有的值都为真,则返回最后一个值,&& 也被称为 “守护运算符” 。比如下面一段代码: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