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前端的技术发展很快,细分下来,主要可以分成四个方面:
1.开发语言技术,主要是ES6&7,coffeescript,typescript等;
2.开发框架,如Angular,React,Vue.js,Angular2等;
3.开发工具的丰富和前端工程化,像Grunt,Gulp,Webpack,npm,eslint,mocha这些技术;
4.前端开发范围的扩展,如服务端的nodejs,express,koa,meteor,GraphQL;移动端和跨平台的PhoneGap,ionic,ReactNative,Weex;计算机图形学和3维建模领域的WebGL(three.js等);可视化与数据分析领域的d3.js等;包括浏览器不断开放的更多新特性和接口比如svg,canvas,蓝牙,电池,本地存储,service worker,Houdini等新的API能力,以及像WASM这样的底层优化技术;
就开发框架这块,Angular(1&2),React,Vue目前占据着主流地位而且会相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这里对比一下这三门技术,以便之后的技术选型。
一、数据流
数据绑定
Angular 使用双向绑定即:界面的操作能实时反映到数据,数据的变更能实时展现到界面。
实现原理:
$scope变量中使用脏值检查来实现。像ember.js是基于setter,getter的观测机制,
$scope.$watch
函数,监视一个变量的变化。函数有三参数,”要观察什么”,”在变化时要发生什么”,以及你要监视的是一个变量还是一个对象。
使用ng-model时,你可以使用双向数据绑定。
使用$scope.$watch
(视图到模型)以及$scope.$apply
(模型到视图),还有$scope.$digest
调用$scope.$watch
时只为它传递了一个参数,无论作用域中的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这个函数都会被调用。在ng-model中,这个函数被用来检查模型和视图有没有同步,如果没有同步,它将会使用新值来更新模型数据。
双向绑定的三个重要方法:
$scope.$apply()$scope.$digest()$scope.$watch()
在AngularJS双向绑定中,有2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dirty check,digest loop,dirty check(脏检测)是用来检查绑定的scope中的对象的状态的,例如,在js里创建了一个对象,并且把这个对象绑定在scope下,这样这个对象就处于digest loop中,loop通过遍历这些对象来发现他们是否改变,如果改变就会调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来实现双向绑定
Vue 也支持双向绑定,默认为单向绑定,数据从父组件单向传给子组件。在大型应用中使用单向绑定让数据流易于理解。
脏检测的利弊
和ember.js等技术的getter/setter观测机制相比(优):
getter/setter当每次对DOM产生变更,它都要修改DOM树的结构,性能影响大,Angular会把批量操作延时到一次更新,性能相对较好。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