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言 > JavaScript > 正文

Angular 1.x个人使用的经验小结

2024-05-06 15:14:11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前言

angular1.x作为经典的mvc框架,可以创建能够复用的组件,也可进行双向数据绑定。国内的vue.js/avaloon.js都是同类型的框架,之前工作以Angular1.x为主,主要做业务系统,以后工作中技术栈可能以vue为主,在此对Angular1.x的使用做一个简单总结,这里使用1.5+版本。下面话不多说,来一起看看详细的介绍:

基本概念

 1、依赖注入

依赖注入,在angular中到处可见,这里不会照本宣科,只以很直白的方式的简单描述基本使用方式,以$scope注入为例。

创建一个controller,注入$scope,有三种写法:

1)隐式注入

function HomeController($scope){};

2)内联注入

app.controller('HomeController',['$scope',function($scope){ }])

3)显式注入

app.controller(‘HomeController',HomeController);HomeController.$inject=[‘$scope'];function HomeController($scope){}

注意:由于第一种注入方式,是通过对函数做toString操作,然后使用正则匹配出参数名称,来实现注入,所以这种方式不能对代码进行压缩混淆处理。

 2、directive

指令系统,我认为是angular1.x版本中最强大也是最复杂的部分,angular作者本身做后端出身,所以在整个指令周期也符合语言处理过程:经过编译(compile函数,会返回link函数)、链接处理(link函数)。

1)指令最基本配置

app.directive(‘dire',function(){return function(){  return {    template/templateUrl:'', //模版    scope:{} //为true或为对象表示隔离作用域    restrict 'ACEM'//使用方式    link:function(scope,ele,attrs,controllers){}    compile:function(ele,attr){return function(){}}//如果此函数存在,link函数会被忽略,因为compile函数会返回link函数    }  }});

2)关于绑定策略

独立作用域父子作用域之间交换数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或说四种)

  @绑定,指令属性的值可以使用表达式,但是得出来的值一定是字符串;

  &绑定,表示引用绑定,主要绑定父作用域中函数,实现关注点的注入

  =绑定,表示双向数据绑定

  <绑定,表示单向绑定

注意:对于&绑定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实现子作用域到父作用域的传递,个人比较喜欢vue中父子交互的方式:props in,event out。所以这里我一般使用 scope.$emit(‘xxx',data),来实现子传父。

3、component

component是1.5+新增的方法,主要为了往angular2+的过度更自然一些,相当于指令restrict:'E'的简化,类似于vue中的component,不建议操作dom,一般只用于渲染,建议构建pure component。

4、controller

controller可以认为是一个封装程序逻辑的地方,这里和后端mvc中controller的作用类似,拿到modal,渲染模版,在angular中$scope是连接controller和view的桥梁,$scope是实现数据绑定的基础,详见文档,这里不再赘述。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