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言 > JavaScript > 正文

javascript 正则表达式分组、断言详解

2024-05-06 15:18:17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javascript 正则表达式分组、断言详解

  提示:阅读本文需要有一定的正则表达式基础。

       正则表达式中的断言,作为高级应用出现,倒不是因为它有多难,而是概念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而已,今天就让小菜通俗的讲解一下。

       如果不用断言,以往用过的那些表达式,仅仅能获取到有规律的字符串,而不能获取无规律的字符串。

       举个例子,比如html源码中有<title>xxx</title>标签,用以前的知识,我们只能确定源码中的<title>和</title>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如果想获取页面标题(xxx),充其量只能写一个类似于这样的表达式:<title>.*</title>,而这样写匹配出来的是完整的<title>xxx</title>标签,并不是单纯的页面标题xxx。

       想解决以上问题,就要用到断言知识。

       在讲断言之前,读者应该先了解分组,这有助于理解断言。

       分组在正则中用()表示,根据小菜理解,分组的作用有两个:

       n  将某些规律看成是一组,然后进行组级别的重复,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n  分组之后,可以通过后向引用简化表达式。

        先来看第一个作用,对于IP地址的匹配,简单的可以写为如下形式:

       /d{1,3}./d{1,3}./d{1,3}./d{1,3}

       但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定的规律,可以把./d{1,3}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把他们看成一组,再把这个组重复3次即可。表达式如下:

       /d{1,3}(./d{1,3}){3}

       这样一看,就比较简洁了。

再来看第二个作用,就拿匹配<title>xxx</title>标签来说,简单的正则可以这样写:

       <title>.*</title>

       可以看出,上边表达式中有两个title,完全一样,其实可以通过分组简写。表达式如下:

       <(title)>.*<//1>

       这个例子实际上就是反向引用的实际应用。对于分组而言,整个表达式永远算作第0组,在本例中,第0组是<(title)>.*<//1>,然后从左到右,依次为分组编号,因此,(title)是第1组。

       用/1这种语法,可以引用某组的文本内容,/1当然就是引用第1组的文本内容了,这样一来,就可以简化正则表达式,只写一次title,把它放在组里,然后在后边引用即可。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