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言 > JavaScript > 正文

浅谈webpack组织模块的原理

2024-05-06 15:20:53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现在前端用Webpack打包JS和其它文件已经是主流了,加上Node的流行,使得前端的工程方式和后端越来越像。所有的东西都模块化,最后统一编译。Webpack因为版本的不断更新以及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配置选项,在使用中出现一些迷之错误常常让人无所适从。所以了解一下Webpack究竟是怎么组织编译模块的,生成的代码到底是怎么执行的,还是很有好处的,否则它就永远是个黑箱。当然了我是前端小白,最近也是刚开始研究Webpack的原理,在这里做一点记录。

编译模块

编译两个字听起来就很黑科技,加上生成的代码往往是一大坨不知所云的东西,所以常常会让人却步,但其实里面的核心原理并没有什么难。所谓的Webpack的编译,其实只是Webpack在分析了你的源代码后,对其作出一定的修改,然后把所有源代码统一组织在一个文件里而已。最后生成一个大的bundle JS文件,被浏览器或者其它Javascript引擎执行并返回结果。

在这里用一个简单的案例来说明Webpack打包模块的原理。例如我们有一个模块mA.js

var aa = 1;function getDate() { return new Date();}module.exports = { aa: aa, getDate: getDate}

我随便定义了一个变量aa和一个函数getDate,然后export出来,这里是用CommonJS的写法。

然后再定义一个app.js,作为main文件,仍然是CommonJS风格:

var mA = require('./mA.js');console.log('mA.aa =' + mA.aa);mA.getDate();

现在我们有了两个模块,使用Webpack来打包,入口文件是app.js,依赖于模块mA.js,Webpack要做几件事情:

    从入口模块app.js开始,分析所有模块的依赖关系,把所有用到的模块都读取进来。 每一个模块的源代码都会被组织在一个立即执行的函数里。 改写模块代码中和require和export相关的语法,以及它们对应的引用变量。 在最后生成的bundle文件里建立一套模块管理系统,能够在runtime动态加载用到的模块。

我们可以看一下上面这个例子,Webpack打包出来的结果。最后的bundle文件总的来说是一个大的立即执行的函数,组织层次比较复杂,大量的命名也比较晦涩,所以我在这里做了一定改写和修饰,把它整理得尽量简单易懂。

首先是把所有用到的模块都罗列出来,以它们的文件名(一般是完整路径)为ID,建立一张表:

var modules = { './mA.js': generated_mA, './app.js': generated_app}

关键是上面的generated_xxx是什么?它是一个函数,它把每个模块的源代码包裹在里面,使之成为一个局部的作用域,从而不会暴露内部的变量,实际上就把每个模块都变成一个执行函数。它的定义一般是这样:

function generated_module(module, exports, webpack_require) {  // 模块的具体代码。  //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