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言 > JavaScript > 正文

10分钟彻底搞懂Http的强制缓存和协商缓存(小结)

2024-05-06 15:30:59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浏览器缓存

浏览器缓存是浏览器在本地磁盘对用户最近请求过的文档进行存储,当访问者再次访问同一页面时,浏览器就可以直接从本地磁盘加载文档。

所以根据上面的特点,浏览器缓存有下面的优点:

减少冗余的数据传输 减少服务器负担 加快客户端加载网页的速度

浏览器缓存是Web性能优化的重要方式。那么浏览器缓存的过程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在浏览器第一次发起请求时,本地无缓存,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起端响应请求,浏览器端缓存。过程如下:

在第一次请求时,服务器会将页面最后修改时间通过Last-Modified标识由服务器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记录修改时间;服务器还会生成一个Etag,并发送给客户端。

浏览器后续再次进行请求时:

浏览器缓存主要分为强强缓存(也称本地缓存)和协商缓存(也称弱缓存)。根据上图,浏览器在第一次请求发生后,再次发送请求时:

浏览器请求某一资源时,会先获取该资源缓存的header信息,然后根据header中的Cache-Control和Expires来判断是否过期。若没过期则直接从缓存中获取资源信息,包括缓存的header的信息,所以此次请求不会与服务器进行通信。这里判断是否过期,则是强缓存相关。后面会讲Cache-Control和Expires相关。 如果显示已过期,浏览器会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这个请求会携带第一次请求返回的有关缓存的header字段信息,比如客户端会通过If-None-Match头将先前服务器端发送过来的Etag发送给服务器,服务会对比这个客户端发过来的Etag是否与服务器的相同,若相同,就将If-None-Match的值设为false,返回状态304,客户端继续使用本地缓存,不解析服务器端发回来的数据,若不相同就将If-None-Match的值设为true,返回状态为200,客户端重新机械服务器端返回的数据;客户端还会通过If-Modified-Since头将先前服务器端发过来的最后修改时间戳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端通过这个时间戳判断客户端的页面是否是最新的,如果不是最新的,则返回最新的内容,如果是最新的,则返回304,客户端继续使用本地缓存。

一 强制缓存

强制缓存整体流程比较简单,就是在第一次访问服务器取到数据之后,在过期时间之内不会再去重复请求。实现这个流程的核心就是如何知道当前时间是否超过了过期时间。

强制缓存的过期时间通过第一次访问服务器时返回的响应头获取。在 http 1.0 和 http 1.1 版本中通过不同的响应头字段实现。

http 1.0

在 http 1.0 版本中,强制缓存通过 Expires 响应头来实现。 expires 表示未来资源会过期的时间。也就是说,当发起请求的时间超过了 expires 设定的时间,即表示资源缓存时间到期,会发送请求到服务器重新获取资源。而如果发起请求的时间在 expires 限定的时间之内,浏览器会直接读取本地缓存数据库中的信息(from memory or from disk),两种方式根据浏览器的策略随机获取。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