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语言 > JavaScript > 正文

详解angular脏检查原理及伪代码实现

2024-05-06 15:33:33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我们经常听到angular的脏检查机制和数据的双向绑定,这两个词似乎已经是它的代名词了。那么从编程层面,这到底是什么鬼?

当$scope的一个属性被改变时,界面可能会更新。那么为什么angular里面,修改$scope上的一个属性,可以引起界面的变化呢?这是angular的数据响应机制决定的。在angular里面就是脏检查机制。而脏检查,和双向绑定离不开。

这里插句题外话,JavaScript里面非常有意思的一种接口,当你修改(或新增)一个对象的某个属性时,会触发该对象里面的setter。如果你对这块不是很了解,可以先学一下 Object.defineProperty ,包括这两年超级火的vuejs也是通过这个接口实现的。它是一个ES5的标准接口。

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实现,当你修改或赋值$scope的某个属性时,就触发了$scope这个js对象的setter,我们可以自定义这个setter,在setter函数内部,调用某些逻辑去更新界面。同时,为了确保新塞进来的对象也可以被监听到变化,在你赋值时,还要把赋值进来的对象也进行改造,改造为可以被监听的对象。

双向绑定顾名思义是两个过程,一个是将$scope属性值绑定到HTML结构中,当$scope属性值发生变化的时候界面也发生变化;另一个是,当用户在界面上进行操作,例如点击、输入、选择时,自动触发$scope属性的变化(界面也可能跟着变)。而脏检查的作用是“在当$scope属性值发生变化的时候促使界面发生变化”。

angular的数据响应机制

那么,在代码层面,angular是怎么做到监听数据变动然后更新界面的呢?答案是,angular根本不监听数据的变动,而是在恰当的时机从$rootScope开始遍历所有$scope,检查它们上面的属性值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就用一个变量dirty记录为true,再次进行遍历,如此往复,直到某一个遍历完成时,这些$scope的属性值都没有变化时,结束遍历。由于使用了一个dirty变量作为记录,因此被称为脏检查机制。

这里面有三个问题:

    “恰当的时机”是什么时候? 如何做到知道属性值是否有变化? 这个遍历循环是怎么实现的?

要解决这三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angular的$watch, $apply, $digest。

$watch绑定要检查的值

简单的说,当一个作用域创建的时候,angular会去解析模板中当前作用域下的模板结构,并且自动将那些插值(如{{text}})或调用(如ng-click="update")找出来,并利用$watch建立绑定,它的回调函数用于决定如果新值和旧值不同时(或相同时)要干什么事。当然,你也可以手动在脚本里面使用$scope.$watch对某个属性进行绑定。它的使用方法如下:

$scope.$watch(string|function, listener, objectEquality, prettyPrintExpression)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