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text
v-text主要用来更新textContent,可以等同于JS的text属性。
<span v-text="msg"></span>
这两者等价:
<span>{{msg}}</span>
2. v-html
双大括号的方式会将数据解释为纯文本,而非HTML。为了输出真正的HTML,可以用v-html指令。它等同于JS的innerHtml属性。
<div v-html="rawHtml"></div>
这个div的内容将会替换成属性值rawHtml,直接作为HTML进行渲染。
3. v-pre
v-pre主要用来跳过这个元素和它的子元素编译过程。可以用来显示原始的Mustache标签。跳过大量没有指令的节点加快编译。
<div id="app"> <span v-pre>{{message}}</span> //这条语句不进行编译 <span>{{message}}</span></div>
最终仅显示第二个span的内容
4. v-cloak
这个指令是用来保持在元素上直到关联实例结束时进行编译。
<div id="app" v-cloak> <div> {{message}} </div></div><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new Vue({ el:'#app', data:{ message:'hello world' } })</script>
在页面加载时会闪烁,先显示:
<div> {{message}}</div>
然后才会编译为:
<div> hello world!</div>
5. v-once
v-once关联的实例,只会渲染一次。之后的重新渲染,实例极其所有的子节点将被视为静态内容跳过,这可以用于优化更新性能。
<span v-once>This will never change:{{msg}}</span> //单个元素<div v-once>//有子元素 <h1>comment</h1> <p>{{msg}}</p></div><my-component v-once:comment="msg"></my-component> //组件<ul> <li v-for="i in list">{{i}}</li></ul>
上面的例子中,msg,list即使产生改变,也不会重新渲染。
6. v-if
v-if可以实现条件渲染,Vue会根据表达式的值的真假条件来渲染元素。
<a v-if="ok">yes</a>
如果属性值ok为true,则显示。否则,不会渲染这个元素。
7. v-else
v-else是搭配v-if使用的,它必须紧跟在v-if或者v-else-if后面,否则不起作用。
<a v-if="ok">yes</a><a v-else>No</a>
8. v-else-if
v-else-if充当v-if的else-if块,可以链式的使用多次。可以更加方便的实现switch语句。
<div v-if="type==='A'"> A</div><div v-if="type==='B'"> B</div><div v-if="type==='C'"> C</div><div v-else> Not A,B,C</div>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
图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