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业务EPON E1 over EPON OAM QoS 弹性保护倒换 安全性保证 动态带宽分配
1. 引言
接入网的用户需求多样性、接入技术多样性、成本极其敏感和投资回收周期长等特点使其在电信泡沫期也没有象骨干网建设那样出现过热。现在能够带动电信业走出低谷的应该是宽带业务。骨干网具有绰绰有余的能力支持宽带业务的开展,关键是要解决宽带接入的问题。因此,宽带接入网的建设日益受到重视。宽带PON技术是颇具竞争力的宽带接入技术之一。IEEE 802.3ah工作组致力于基于千兆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PON)的标准制定,预计今年9月通过IEEE 802.3ah标准[1]。ITU-T继通过关于APON的系列标准(G.983.x)后又于今年一月通过关于Gigabit-Capable PON总体框架结构的标准-G.984.1[2]。美国三大运营商-BellSouth、SBC Communications和Verizon在今年6月联合发出了PON应用于“Fiber To The PRemise”的招标。我国十五863计划设立了“基于千兆以太网的宽带无源光网络系统”招标课题,北京邮电大学与格林威尔公司凭借在宽带PON上的技术实力于2002年初中标承担了这一863课题。十五863的战略思想十分明确:加强创新 ,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 ;面向市场,以市场和应用为导向。我们贯彻十五863的战略确定课题目标为:创新提出并实现具有多业务承载能力和电信运营服务质量的多业务EPON系统[3]。EasyPath为格林威尔公司在这个863课题的成果基础上开发的电信级多业务EPON系统,它将是实现光纤到驻地(FTTP)的有力技术手段(参见图1)。
目前企事业用户对TDM业务的需求主要反映在要求提供E1电路接口。鉴于TDM over ip 不能完全保证TDM业务的QoS要求、新定义多业务EPON传输帧结构以同时承载以太网和TDM违背了IEEE802.3ah的EPON基于以太网从而保持低成本的原则,我们提出在EPON二层传输E1业务( E1 Over EPON)的方法,即把E1电路业务数据封装成标准的以太网帧,与承载数据业务的以太网帧统一在EPON中传输。
E1 Over EPON技术关键在于:1. E1信号与以太网之间高效合理的适配封装;2.E1信号的严格同步定时;3.电路业务QoS的保证。综合考虑适配封装效率和保证TDM业务严格的时延特性要求,我们确定E1到以太网帧之间的适配封装周期为500mS。定时上我们自主设计开发了与OLT-ONU之间系统同步独立的E1时钟标签同步方法完成E1信号的同步定时。E1电路业务的QoS保证涉及系统各个层次技术,除上已说明的E1«以太网之间的适配封装、E1信号同步定时外,还与EPON系统的动态带宽分配控制密切相关,因为在EPON系统中所有数据都是在OLT的授权下才能介入多ONU共享的信道的。我们通过区分业务、承载E1的以太网帧单独于数据以太网帧周期地传输的带宽分配控制保证TDM业务的QoS。
3. Chen Xue and et al,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Multi-Services Ethernet PONs for Business Customers’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elecommunications 2002,2002 Jun,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