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程序开发过程中,我们时不时要用到一些定时器,通常如果时间精度要求不高,可以使用sleep,uslepp函数让进程睡眠一段时间来实现定时,
前者单位为秒(s),后者为微妙(us);但有时候我们又不想让进程睡眠阻塞在哪儿,我们需要进程正常执行,当到达规定的时间时再去执行相应的操作,
在linux下面我们一般使用alarm函数跟setitimer函数来实现定时功能;
下面对这两个函数进行详细分析:
(1)alarm函数
alarm也称为闹钟函数,它可以在进程中设置一个定时器,当定时器指定的时间到时,它向进程发送SIGALRM信号;
alarm函数原型如下:
unsigned int alarm(unsigned int seconds);//seconds 为指定的秒数
所需头文件
#include<unistd.h>函数原型
unsigned int alarm(unsigned int seconds)函数参数
seconds:指定秒数函数返回值
成功:如果调用此alarm()前,进程已经设置了闹钟时间,则返回上一个闹钟时间的剩余时间,否则返回0。 出错:-1下面是alarm()函数的简单例子:
void sigalrm_fn(int sig) { printf("alarm!/n"); alarm(2); return; } int main(void) { signal(SIGALRM, sigalrm_fn); //后面的函数必须是带int参数的 alarm(1); while(1) pause(); }
(2)setitimer()函数
在linux下如果对定时要求不太精确的话,使用alarm()和signal()就行了,但是如果想要实现精度较高的定时功能的话,就要使用setitimer函数。
setitimer()为Linux的API,并非C语言的Standard Library,setitimer()有两个功能,一是指定一段时间后,才执行某个function,二是每间格一段时间就执行某个function;
Linux为每个任务安排了3个内部定时器:
ITIMER_REAL:实时定时器,不管进程在何种模式下运行(甚至在进程被挂起时),它总在计数。定时到达,向进程发送SIGALRM信号。
ITIMER_VIRTUAL:这个不是实时定时器,当进程在用户模式(即程序执行时)计算进程执行的时间。定时到达后向该进程发送SIGVTALRM信号。
ITIMER_PROF:进程在用户模式(即程序执行时)和核心模式(即进程调度用时)均计数。定时到达产生SIGPROF信号。ITIMER_PROF记录的时间比ITIMER_VIRTUAL多了进程调度所花的时间。
定时器在初始化是,被赋予一个初始值,随时间递减,递减至0后发出信号,同时恢复初始值。在任务中,我们可以一种或者全部三种定时器,但同一时刻同一类型的定时器只能使用一个。
setitimer函数原型如下:
#include <sys/time.h> int setitimer(int which, const struct itimerval *new_value, struct itimerval *old_value); Timer values are defined by the following structures: struct itimerval { struct timeval it_interval; /* next value */ struct timeval it_value; /* current value */ }; struct timeval { time_t tv_sec; /* seconds */ suseconds_t tv_usec; /* microseconds */ };
it_interval用来指定每隔多长时间执行任务, it_value用来保存当前时间离执行任务还有多长时间。比如说, 你指定it_interval为2秒(微秒为0),开始的时候我们把it_value的时间也设定为2秒(微秒为0),当过了一秒, it_value就减少一个为1, 再过1秒,则it_value又减少1,变为0,这个时候发出信号(告诉用户时间到了,可以执行任务了),并且系统自动把it_value的时间重置为 it_interval的值,即2秒,再重新计数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