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和1983年,K. S. Schneider,R. Kohno分别提出了多用户检测的思想,利用其他用户的已知信息消除MAI,实现无MAI的多用户接收,并指出了一些研究方向,这是多用户检测的最早的文献。此后,多用户检测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几条比较清晰的思路,理论工作也日渐完善。图1是典型的多用户检测系统模型。
1995年Miller S L提出了自适应MMSE多用户检测,如图2所示。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数据比特周期内的接收信号取样序列,来获得一个数据比特的估计值。也就是说,对b1[0]的估计只能依赖于t∈[0, Tb]之间的N个接收信号取样值(称之为接收矢量u[0])。其中:N是处理增益;Tb是数据比特周期;Tc=Tb /N是扩频码周期;bk[i]∈{1,1}是用户k的第i个数据比特。N抽头的时延线MMSE自适应多用户检测接收机在扩频增益较大,而接收信号码元能量比较小时,自适应滤波器系数难以迅速收敛到最小均方误差值,无法跟踪信道参数的变化,造成性能下降,而且由于训练序列的存在,必将加大系统实现的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