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SM网络中,MSC负责呼叫的控制和承载的控制,例如,MSC负责呼叫控制,做被叫号码分析和IMSI分析,决定路由,同时负责承载控制,需要在交换机内部建立物理连接,管理相关资源。在3G网络中,随着控制层和连接层的分离,需要新的信令系统来支持,因为控制层只负责话务控制,不负责承载的建立,这就需要新的信令用来分别交换控制和承载的信息。在控制层,主要有两种要求:一是控制服务器(即媒体网管控制器MGC)必须能控制远端MGW。在3G网络中,MGW和MGC可以不在一起,甚至在不同的城市。二是控制服务器之间必须能交换信息,以便建立端到端的呼叫。传统的信令系统不能满足上面的要求,以ISUP为例,在一个消息中,总会有一个电路识别编码(C IC ) 作为参考,用来指示此消息是用于哪一个物理信道,如果传输和控制是分离的,呼叫是独立于传输的,ATM或IP没有指定信道,不能使用CIC来指定传输信道,所以BICC和GCP被用来完成上述的任务。BICC是用在MSC服务器之间,主要用来交换呼叫建立的信息,GCP是用在MSC服务器和MGW之间,主要用来交换承载建立的信息。
承载独立呼叫控制协议
为了解决控制与承载分离的问题, IT U - T 的方案是修改ISUP,克服ISUP的限制,使得传输网络真正变成与控制独立。标准化的结果是 IT U - T 的承载独立呼叫控制(B IC C ) 协议。
BICC可以被用在承载任何分组网络的环境中,如ATM和IP或其它技术,但目前BICC只定义了ATM和IP为承载技术。BICC完全支持 PSTN / IS DN 的全套业务,包括补充业务。BICC可以在控制服务器之间交换呼叫控制信息,如被叫号码和业务需求。另外,BICC也可以传送与承载相关的信息和所选择的MGW的标识号码,让下一个控制服务器选择MGW,并帮助建立承载。
ITU已经定义了两种版本,它们是:BICC能力组1(C S1);BICC能力组2(C S2)能力组1(C S1)。CS1是BICC的第一个版本。在2000年完成(IT U - T Q.1 901 系列),CS1支持窄带ISDN业务在ATM传输层上传输,它的网络模式假定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没有物理分开,它假定MGC和MGW是集成在一个节点中,对水平化集成的网络来说,这是很大的一个限制。能力组2(C S2)为了克服CS1的限制,ITU在2000年到2001年间完成了 BIC C CS2(Q .1 902 系列)。
现在网络中的SS7信令的下3层采用的是MTP,而BICC和GCP定义了多种传输技术。在BICC的规范中定义了BICC使用信令传输转换器(S TC ) 层来传输信令消息。 Q.2 150.0 描述了通用的STC业务,不同的STC业务在 Q.2 150. X 中被定义,目前已有以下规范: IT U - T Q.2 150.1 (2001),用于MTP3和 MTP3 B 的信令传输转换器; IT U - T Q.2 150.2 (2 001),用于 SSCOP 和 SSCOPM CE 的信令传输转换器; IT U - T Q.2 150.3 (2 001),用于 SCTP.的信令传输转换器。由此看出,BICC可以利用现有的STM、ATM和IP来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