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给运营商带来滚滚财源的短消息在面对企业级应用的时候显得难堪重任,而可用性远远强于短消息的WAP方式却受到关键技术的制约和商业模式的限制,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移动前年推出的WAP OVER CSD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做不到主叫号码识别,这就决定了在这种方式下不可能采用类似梦网的以SP提供的增值服务为主体的移动代收费模式,而只能根据上网时间收取上网费。SP没有钱收,即使开发出再好的服务也只能是赔本赚吆喝,所以WAP在2001年门庭冷落也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把运营商在完善STK技术上的尝试称为“改良”的话,那么2001年移动公司大力发展的GPRS网络将要给企业级应用带来的就绝对会是一场“革命”了。WAP OVER GPRS可以更方便地识别主叫号码,GPRS网络中的手机可以“永远在线”并像互联网中的PC机一样拥有唯一的ip地址,而Kjava OVER GPRS辅以即将成为市场主流的彩屏手机,将大大提升手机与用户交互界面的友好程度。有了这些特性,开发应用的成本将大大降低,而可用性却会大大提高,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很容易地把自己的应用(哪怕目标用户只有几十个人)放到WAP网络上,供用户下载并作为服务端与之进行交互。
由于目标用户群体的差异,企业应用与行业应用和个人应用在从需求、设计到实现、维护上都有明显的区别。大多数企业应用不能把设计者自己想像成应用的使用者靠拍脑袋的方法确定企业的需求,SP们必须像系统集成商那样与企业客户大量交流,耐心地了解和发掘他们的需要,学习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流程,具有将移动资源与企业原有后台系统集成的能力,为他们设计出“贴身”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把拥有这些特征,并致力于企业应用细分市场的SP称为无线MASP(Mobile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