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保密性:必须为用户提供保密要求(如只对信息拥有者提供个人生物鉴定资料)。② 有效性:让用户有更多时间做他想要做的。③ 动态用户界面:当某个用户想要呼叫另一用户时,系统应能自动察觉。通过理解HCI当前的通信内容,预测用户的意图,使用户最小限度地参与智能环境。(2)应考虑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设计目标,需考虑如下问题:
① 中断问题:中断何时发生、采用何种方式触发?当产生中断后,智能环境如何将被中断任务的状态告知用户,以备以后任务恢复之用。
② 控制问题:用户和智能环境何时才应该发生相互联系?控制区域的最佳范围是多少?控制域的灵活变动程度如何?人和环境共同认可的控制域是多少,如何实现?
③ 人的行为问题:人们想要用某种技术来执行某些任务,而不是用这种技术本身,所以行为问题不是技术问题。普遍可接受的观点是,智能环境必须用一种谨慎的方式来使人们能执行当前普遍存在的活动,同时能提供某些增值服务。另外智能环境还必须能让人们做一些当前所设想不到的活动,即智能环境必须和人类的活动同时演进发展。第三个问题也就是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纳了智能环境这个概念之后,哪些活动将成为主流的发展趋势,这是研究者很难预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