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无线 LAN、 CDPD、 IS— 9 5包括以后的 3G都采用或基于MobileIP,而GPRS则是另外一套完整涵盖从宏区域级到蜂窝级规范。就本质而言,GPRS中许多机制与MobileIP非常接近;但是GPRS最初的设计目标是一种通用的无线接入手段,可以承载各种网络层协议,而IP over Everything是不可阻挡的。“通用”承载模式目前几乎没有实际商业意义,GPRS的一些设想只能作为理论探讨。
我们希望无论采用哪种接入手段,如有线LAN、无线LAN或GPRS,都能以相同的模式支持对IP的承载。即使终端在几种接入模式之间切换,仍能维持IP的连接性,这就是所谓“on the fly”。要实现这一点,首先要在支持终端移动的协议上取得一致。因此讨论在GPRS上如何实现对MobileIP的支持是向“on thefly”的IP跨出实质性的一步。
传统的 Mobile IP会形成所谓“三角”路由:因为数据包总是先到达归属地,然后由HA通过隧道转到FA,FA再将数据包发往终端。这种“兜圈子”的模式不利于IP网络上支持实时性较强的业务,于是有人提出若干种路由优化的MobileIP,由发端将数据直接路由到FA的转交地址。IPv6中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对终端移动性的支持。
三、MobileIP overGPRS的方法
Mobile IP over GPRS的原则是尽量不对现有的GPRS系统作大的修改:对于不支持MobileIP的终端仍然可以维持原先的工作模式而不受任何影响;对于支持MobileIP的终端则可以在GPRS的网络环境中获得移动IP的支持。
GPRS与 Mobile IP都采用隧道方式支持漫游时IP数据包的封装:GPRS采用GTP协议,而Mobile IP采用IP in IP。Mobile IP的隧道终结于移动主机的转交地址(care-of address),在该地址从隧道中将原先数据包取出并转发给移动主机。转交地址有两种方式,即外部代理转交地址(指移动主机登记的外部代理的地址)与联合位置转交地址(即移动主机在外部获得的本地地址,该地址与其归属的网络地址关联)。在蜂窝环境中,频率资源很宝贵,采用外部代理转交地址方式意味着隧道建立到外部代理;而采用联合位置转交地址方式时,隧道一直要建立到移动主机;在无线段也需要IP封装,存在比较大的开销。在GPRS系统中,GTP隧道仅延伸到SGSN,与外部代理转交地址方式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