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跳频频率计算案
跳频序列受控於Bluetooth 48-bit设备地址码(BD_ADDR)中的28-bit和27-bit的时钟,采用以多级蝶形运算为核心的映射方案,其示意图如图1。该跳频图案和其他方案相比,具有硬体设备简单、性能优越、便於79/23频段两种系统的兼容以及各种状态的跳频序列使用统一的电路来实现等特点。
Bluetooth系统的设备有两个主要工作状态:守候状态和连接状态;七个中间临时状态:寻呼、寻呼扫描、查询、查询扫描、主设备回应、从设备回应和查询回应。不同状态产生不同的跳频序列。
4. Bluetooth设备的组网及其工作状态
Bluetooth根据网路的概念提供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无线链接。在任意一个有效通信范围内,所有设备的地位都是平等的。首先提出通信要求的设备称为主设备(Master),被动进行通信的设备称为从设备(Slave)。利用TDMA,一个Master最多可同时与7个Slave进行通信并和多个Slave(最多可超过200个)保持同步但不通信。一个Master和一个以上的Slave构成的网路称为Bluetooth的主从网路(Piconet)。若两个以上的Piconet之间存在著设备间的通信,则构成了Bluetooth的分散网路(Scatternet)。Piconet和Scatternet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基於TDMA原理和Bluetooth设备的平等性,任一Bluetooth设备在Piconet和Scatternet中,既可作Master,又可作Slave,还可同时既是Master又是Slave。因此,在Bluetooth中没有基站的概念。另外,所有设备都是可移动的。
图2 Piconet 和Satternet 的示意图
5. 全球范围内的工作
Bluetooth的基本出发点是可使其设备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应用於任意的小范围通信。任一Bluetooth设备,都可根据IEEE 802标准得到一个唯一的48-bit的BD_ADDR,它是一个公开的地址码,可以通过人工或自动进行查询。在BD_ADDR基础上,使用一些性能良好的演算法可获得各种保密和安全码,从而保证了设备识别码(ID,Identification)在全球的唯一性,以及通信过程中设备的鉴权和通信的安全保密。
6. 软件的层次结构[8]
和许多通信系统一样,Bluetooth的通信协议采用层次结构。其底层为各类应用所通用,高层则视具体应用而有所不同,大体上分为计算机背景和非计算机背景两种方式,前者通过主机控制接口(HCI,Host Control Interface)实现高、低层的联接,后者则可不用HCI。图3给出了它的一种协议体系,从中可以看出,这种层次结构使其设备具有最大可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根据通信协议,各种Bluetooth设备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人工或自动查询来发现其它Bluetooth设备,从而构成Piconet或Scatternet ,实现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
图3 Bluetooth的协议体系
三、广泛的应用
跳频、TDD和TDMA等技术的使用使得Bluetooth的射频电路较为简单,通信协议的大部分内容可以用专用积成电路和软件来实现,因此从技术上保证了Bluetooth设备的高性能和低成本。Bluetooth使蜂房电话系统、无绳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和因特网等现有网路增添了新功能,使各类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乃至各种室内电子、信息和电器设备增添了无线传输和组网的功能,应用空间将极为广阔。
Bluetooth的目标是在所有移动设备之间以及任何小范围内各种信息传输设备乃至於各种电器设备之间建立起无线链接。在其1.0版本的标准中,已定义了包括使用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协议联结Internet的多种应用。就目前的发展来看,Bluetooth产品将会较快地和如下设备或系统融为一体,从而提供新的服务。
1. 各种电话系统[9]
Bluetooth为品将会首先应用於数字手机、家庭及办公室电话、小型PBX等电话系统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这样,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既方便又节约,相当於手机既连接著蜂房系统,又连接著PSTN、办公室电话系统、局域网及Internet,使用手机但可享受合理的通信开支;对於网路营运商来说,PSTN将增加话务量自不必说,蜂房系统由於手机的话务量被分流到PSTN及PBX等系统,看起来可能会使其收费减少,但手机的平均话务量减少将使系统容量增加,特别是随著WAP协议的使用将使手机上网的机会越来越多,容量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因此移动通信营运商也是乐於接受Bluetooth的。目前,国际上各大手机制造商都在加紧开发Bluetooth手机,无绳电话和有线电话的制造商也感受到Bluetooth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竞相研发带有Bluetooth的新为品,这些都将推动它迅速发展。
2. 无线电缆
无论是实验室、办公室还是家庭,计算机及其外设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它们之间的通信传统上必然要通过网线,这给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Bluetooth基於无线电缆的概念,使这类信息传输设备除电源线外再无其它连线,甚至包括键盘、滑鼠等也采用无线传输。Bluetooth企图建立一个全无线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由於这些设备类多量广,无论是硬体还是软件,都有著极大的商机。
3. 无线公事包
以便携式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为代表,采用无线方式和其他设备或网络相连接,使人们拥有一个可流动的办公室。Bluetooth标准已制定了和计算机以及与Internet、PSTN、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LAN、WAN、xDSL (x Digital Subscriber Loop)等网路的接口协议,其目标是用单一的Bluetooth标准来建立起和众多国际标准的连接。目前它用1Mb/s的速率已完全可以胜任这些工作,将来根据IEEE 802.15的发展计划,可以将速率提高到20Mb/s以上。
4. 各类数字电子设备
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设备装上Bluetooth系统,既可免去使用电缆的不便,又可不受记忆体溢出的困扰,随时随地可将所摄图片或影像通过同样装上Bluetooth系统的手机或其他设备传回指定的计算机中。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装上Bluetooth系统后,采用无线方式收、发e-mail甚至浏览网页将更为方便。
Bluetooth的硬体电路可以做到微型化,在Headset上应用非常合适。装上Bluetooth系统的Headset可以使它和手机进行无线连接,也可以使人在小范围内自由走动地打电话、收听音乐,在较大的范围内召开电话会议,应用前景十分诱人。
微型化、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性给Bluetooth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开拓了近乎无限的空间。例如,Bluetooth构成的无线电电子锁比其它非接触式电子锁或IC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各种无线电遥控器(特别是汽ó防盗和遥控)比红外线遥控器的功能更强大,在餐馆酒楼用膳时菜单的双向无线传输或招呼服务员提供指定的服务(如添茶、加某种饮料)将更为方便等。
5. 电子商务
Bluetooth的安全保密特性将大大扩展现有电子商务系统的功能。例如,可用它在很多消费场合构成电子付帐系统,宾馆接待处的电子登记服务等。
6. 将来的应用
Bluetooth芯片的微型化和低成本将为它在家庭和办公室自动化、家庭娱乐、电子商务、工业控制、智能化建筑物等场合开辟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Bluetooth系统的实现
低成本和小型化是制作Bluetooth设备的关键,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的解决方案,包括射频和基带部分,是主要的途径。现在已有多种将基带ASIC电路和射频ASIC电路做成一个电路模组的方案,有的样品不到1cm2。Bluetooth系统的通信协议大部分可用软件来实现,加载到Flash RAM中。由此可见,Bluetooth系统容易实现低成本和小型化,而且容易扩充功能,预计很快将会进入批量生产的阶段。
五、结束语
Bluetooth是最近提出的一种小范围信息传输系统,已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较早地跟踪这一发展,从1998年开始,和香港通讯科技中心(TTC, Telecom Technology Centre)共同研究理解Bluetooth标准,继而合作开发Bluetooth系统,双方都是BSIG的成员。通讯科技中心於1999年在这一项目上获得香港特区政府“创新与科技基金(IT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Fund)”的资助,双方在该基金的支持下进行了更为紧密的合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基於PC的大部分通信协议的软件开发和部分硬体电路的研制,相信我们的研究开发成果不久即可向有兴趣的厂商转让。
参考文献
[1] http://www.ieee.org/groups/802/11/
[2] http://www.homerf.org
[3] Ericssion, etc. Specification of the Bluetooth System. Version 1.0B. December 1st, 1999. (见 http://www.bluetooth.com)
[4] http://www.grouper.org/groups/802/15/
[5] Ian Gifford, Bruce Kraemer. WPANs: Creating standards for Bluetooth-IEEE. Bluetooth SIGnal Newsletter, no.2, April, 2000. (见 http://www.bluetooth.com)
[6] Anders Edlund. The secret of success. Bluetooth SIGnal Newsletter, no.3, November 1999. (见 http://www.bluetooth.com)
[7] Paul Buegess. The Bluetooth Radio Specification. Bluetooth Developers Conference--- building a world without wires. December 8, 1999. (见 http://www.bluetooth.com)
[8] Jon Inouye. Bluetooth Software Overview. Bluetooth Developers Conference--- building a world without wires. December 6, 1999. (见 http://www.bluetooth.com)
[9] Michael T. Camp. WAP and Bluetooth-Beyond Cable Replacement. Bluetooth Developers Conference---building a world without wires. December 8, 1999. (见 http://www.bluetooth.com)
移动通信在线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