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话音业务长期以来的使用习惯和人耳对于话音时延的敏感度,加之传统PSTN系统QoS评价体系的固化,分组(包括信元)交换技术从理论上说很难保证低时延的话音业务质量。在ATM技术中,AAL2建议至今无法在传输效率和时延方面找到满意的解决办法,而基于IP的话音交换又由于IP分组的不定长和同样存在的效率问题,以及Internet网中Besteffort处理模式的影响,在同等传输速率和负载能力前提下,IP电话很难获得传统电路交换的效果。虽然20多年前发明的语音插控技术从某种意义上可认为是一种分组交换方式,但是预留带宽则是其必要的保证前提。当然,人们有理由在ATM或IP交换方式中为话音业务预留带宽而不考虑效率问题,那么VOAT(Voice over ATM)、VOIP(Voice over IP)相对于已经存在且证明使用性能良好的PSTN来说,就纯属多余的努力了。
1.9 对evering over IP以及IP over evering的过份热衷有可能重蹈B-ISDN的复辙
——与ATM一样,IP在解决最传统的话音业务方面发生了困难。前者的问题是固定话音时延与信令装配效率的矛盾,后者的问题是由于交织不定长的数据分组导致话音分组不定长时延的出现。此外,话音分组的传输效率也很低。虽然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理想的解决方案,但至今未果。已经提出的RSVP(预留虚通路)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可以设想,如果把现有PSTN网话音业务全部转移至IP上,那么IP节点需要预留的带宽少则几个Gb/s,多则上百Gb/s,这对于以数据业务为主的未来业务实在是舍本求末的做法。况且RSVP还将导致IP协议复杂度的急剧增加,这与IP现在一直追逐的简化网间网互连协议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诚然,在不考虑传输和效率因素的情况下,ever-ig over IP也许是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