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以太网交换采用半双工方式,必须启用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 access/collision detect)冲突检测机制。为了避免两台主机同时侦听网络得知没有流量而同时发送数据导致在中途产生碰撞,可以对以太网传输距离进行了限制。在一个冲突域里的往返传输时长(Round-trip time)绝对不能超过512比特的传输时长。由于100Mbit/s以太网的每比特传输时间为0.01ms,FE网络的最大RTT只有5.12ms,因此可计算出基于CAT5的UTP对绞线传输距离大致为100m,可以组建一个最大直径205米的局域网络。同理,10Mbit/s以太网,在不考虑线路衰耗等电气特性情况下,理论最大直径为2050m。对于FE网络而言,可实现在一个楼层、相邻几个机房或公司的几间办公室之间组网。因此L2交换应用最多的地方为局域网交换,顾名思义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这样的应用方式中,用户通常采用运行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的PC主机,建立对等模式或域模式Windows局域网,建立本系统内部的文件服务器、打印服务器以及Email Server、Web Server和Database Server。每台主机一般采用DHCP方式进行自动配置。
其次,在ISP网络中,如果采用L2交换来提供POP节点内核心、汇聚层路由器之间的链路,还有一个潜在的路由收敛性能下降问题。当路由器之间的以太网交换机故障时,有可能路由器和交换机之间的物理接口和线路协议都是正常的(Interface is up, Line PRotocol is up),路由器不能及时感知网络状态的改变,需要高达40s的IGP PDU Hello协议进行判断。正是这个原因,目前ISP POP内通行的做法是将两台路由器通过FE、GE网线直接实现背靠背连接。
IP Switch方式中的RFC1953解决了“多跳”数量增长的问题,通过软件提供一种“直通”(Cut-through)来满足多IP业务要求,它与RFC1987共同构成IP Switch基础。IP Switch对数据包的处理多采用以ATM交换机跨接路由器直通(CUT-THROUGH)处理的方式,即第一个包通过路由器进行检查、鉴别和处理,以后相同的包由ATM交换机跨接直通传输,不再通过路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