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 Over ATM融合了IP和ATM的技术特点,其基本原理是:将IP数据包在ATM层全部封装为ATM信元,以ATM信元形式在信道中传输。当网络中的交换机接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它首先根据IP数据包的IP地址通过某种机制进行路由地址处理,按路由转发。随后,按已计算的路由在ATM网上建立虚电路(VC)。以后的IP数据包将在此虚电路VC上以直通方式传输。其优势是:可利用ATM技术所提供QoS特性提高IP业务的服务质量;具有良好的流量控制均衡能力以及故障恢复能力,网络可靠性高;适应于多业务接入,具有良好的网络可扩展能力。其缺点是:网络体系结构复杂且重复,IP数据包需映射成ATM信元,ATM与TCP/IP都具寻址、选路和流量控制功能,开销损失大,主要用于网络边缘多业务的收集和一般IP骨干网,不太适合超大型IP骨干网应用。
(2)IP OVER SDH
IP Over SDH以SDH网络作为IP数据网络的物理传输网络,它使用链路及PPP协议对IP数据包进行封装,把IP分组根据RFC1662规范简单地插入到PPP帧中的信息段中,然后再由SDH通道层的业务适配器把封装后的IP数据包映射到SDH的同步净荷中,再经过SDH传输层和段层,把净荷装入一个SDH帧中,最后到达光层,在光纤中传输。目前的传输带宽为2.5G。IP Over SDH本质上仍是一个路由器网(IP网),网络的整体性能的提高将取决于路由器技术是否有突破性进展。其优点是:省略了不必要的ATM层,简化了网络结构,降低了运行费用;对IP路由的支持能力强,具有很高的IP传输效率;通过SDH技术本身的环路,利用自愈合能力达到链路纠错,同时又利用OSPF协议防止链路故障造成的网络停顿,提高网络的稳定性有利于实现IP多点广播技术。其缺点是:仅对IP业务提供好的支持,对大规模的网络需处理庞大复杂的路由表,而且路由表查找困难,不适合于多业务平台;不能像IP over ATM技术那样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保障。
(3)IP OVER WDM/Optical
IP over WDM,也称光因特网,就是在光域内的复用技术,通过在单一光纤内同步传输多个不同波长的光波,让数据传输速度和容量获得倍增。其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组合(复用)送入一根光纤中传输,在接收端将组合光信号分开(解复用)并送入不同终端。IP over WDM是一个真正的链路层数据网,高性能路由器通过光ADM或WDM耦合器直接连至WDM光纤,由它控制波长接入、交换、选路和保护。IP over WDM在光纤上使用SDH帧封装或千兆以太网帧格式传输IP数据包。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光纤的带宽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带宽和相对的传输速率,不仅可以与现有通信网络兼容,还可以支持未来的宽带业务网及网络升级,并具有可推广性、高度生存性等特点,非常适用于超大型IP骨干网。
按照IP在光纤上传输格式的不同,目前IP OVER WDM/Optical存在以下两种方案:
千兆以太网(GE)
千兆以太网技术代表了以太网技术中的一种演进,其技术原理、安装实施和管理维护都与快速以太网相似,提供了无确认、无连接的传递服务,保证了与以往以太网的平滑过渡。IP OVER WDM的GE方案就是将千兆以太网技术扩展到城域网,在城域范围内构建纯IP的网络平台,技术要素主要就是高端路由交换机。其单链路的最高传输带宽为1Gbps,增加带宽的方法有:端口捆绑等技术、CWDM(稀疏波分复用)技术、TE(万兆以太网)技术。千兆以太网在环形组网结构中提供自愈恢复手段主要有三种:利用以太网的生成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在链路层实现自愈恢复(30秒左右);利用IP层的路由协议的收敛功能(1秒左右);利用MPLS的快速收敛能力(小于50ms)。GE的优点是效率高、设备简单、易维护,而且价格低廉。其缺点是只适合于传输数据,而不能有效支持语音和视频等多业务,缺乏网络管理和计费能力,在QoS方面天生不足,需要新技术如MPLS来加以解决。
目前,IP网络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型网络的主流协议,要使IP网络成为电信级的综合信息平台,就必须解决IP天生的缺陷,即网络拥塞、时延和服务质量问题以及与传统电信网络之间的无缝连接和业务综合,因此产生了以上所描述的各种技术,其最终目的就是如何优化IP网络,即宽带IP网的核心交换技术是基于ATM还是纯IP,在IP与DWDM之间是否需要ATM和SDH中间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IP OVER WDM/Optical的GE方案由于省去了中间层,是构建纯IP网络平台的理想技术,可以与以太网接入网实现无缝连接,保证全网采用统一的802.3以太网帧格式,不需要任何中间协议转换,设备简单、易维护、价格低廉,而且通过CWDN和万兆以太网进行带宽扩展,成本较低,是构建有线网络综合信息平台的理想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