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信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光网络技术从以前一味追求超大容量的光组网方式,逐步转变到构建更经济有效的新一代光联网上来。目前,ip等数据业务的蓬勃发展正促使人们在传统的静态光网络中引入动态智能控制机制,使新一代的光网络具有智能化和自动化,为实现高效的传送数据业务,发展按需分配带宽(Bandwidth On Demond)和提供不同服务等级(Diff-Service)的新型商业模式铺平了道路,同时,通用的智能控制机制也为最终实现多厂商,多运营商环境下的网络互操作提供了可能。可以说,智能光网络的提出对整个电信网络的规划设计,体系结构和运营机制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 前言
智能光网络最初的思路来源于几年前的“IP over WDM”网络模型,是对该模型的进一步优化。近几年来,随着IP等数据业务在骨干网上的爆炸性增长,WDM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网络中来,“IP over WDM”组网模型被提出。
“IP over WDM”组网模型模型认为IP等数据包通过相应封装技术(例如:POS,GFP)可直接由WDM或OTN网络传送,省去了ATM甚至SDH/SONET层面,只需过度建设(overbuild)超大容量的光传输网,IP业务的业务质量(QoS)就可以得到保证。然而,这种网络模型被证明是一种价格昂贵的建网方式,其主要原因是IP路由器的POS(Packet over SDH/SONET)接口和WDM系统的波长转换器(OTU)价格都较昂贵,采用过度建设(overbuild)的策略将使网络成本居高不下。尽管IP数据业务所占用的带宽已经在某些运营商的网络中超出了传统的语音业务所占用的带宽,但从业务收入角度来说,语音业务的收入仍然是运营商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网络体系结构来更经济有效的支持未来大容量的数据业务。客户层如IP数据业务量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在不同时间段对带宽的要求是不同的,这为通过对光网络带宽实行动态分配和调度以实现有效的网络优化提供了契机,对于同样的网络业务需求,这种优化可以减少全网中所需光接口(POS接口和OTU接口等)和相应波长的数目,既大规模降低建网成本,又提高带宽利用率。所以,一种可以实现动态自动完成网络带宽分配和调度的新型网络体系结构 “智能光网络”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