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网络通信 > 正文

国内VSAT通信业务市场分析报告

2019-11-03 18:31:54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国内VSAT通信业务市场分析报告<2>三.我国VSAT卫星通信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存在的问题 1.各经营单位适应市场的能力不够 在VSAT通信经营单位中,大部分是为本行业服务并同时向外提供业务的。完全向社会用户提供经营服务的经营单位只占总数的一半左右,它反映出我国VSAT通信经营单位的市场能力是比较弱的。这种不足更表现在各经营单位提供的服务种类单一,经营定位不够准确。无论是早期用于语音业务还是后期为寻呼业务提供信道的系统多是为单一的业务而准备的。这种比较保守的经营服务策略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通信市场。 2.行业专网的建设问题 VSAT通信在我国的应用很多,如气象、铁路、电力、石油等等。但这些专网都由行业内部管理。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从整体上来说是重复建设。 VSAT通信是一项组网灵活,配置方便的通信系统。它的SCPC制式允许用户之间直接配置和通信,而且它的保密性也与地面网一样是通过对信息加密来保证的。因此由取得经营许可权的经营单位来为各行业用户建立专网是完全可行的。 相反,要是行业用户自己建专网,不仅要单独建一主站(主站费用一般是上百万元,是小站费用的100倍以上),同时在配套设备、人员培训,网络维护等方面都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而且,一套高投入的卫星系统如果只用于行业内部的信息传送(很多专网的小站用户数量只有十米个),它的资源浪费是无法容忍的。 此外,VSAT系统运营费用很高,许多专网经营单位如地震、气象部门等为了维持其高昂的费用都工始组建公司,申请经营许可证,准备对外提供月医务。 有关主管部门应规范VSAT通信这一活跃的市场。 3.昂贵的国外设备制约了VSAT市场迅速发展 无论从技术,从业务,还是从服务方面看,VSAT通信与地面网相比都有很强的竞争力。但价格是除政策以外的对我国市场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VSAT价格上不具备优势正是它在我国得以普及的阻力。一个小站的前期投入是10万-30万,其中的绝大部分是用于购买设备。目前,在我国运行的系统设备主要是Hushes、NEC、TIW、Comstream、Harmonic、Efdata和GILAT等国外公司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国外只需要3,000~4,000美元。也就是说,同一产品在中国市场要多往约10倍的钱。国产品牌的缺乏正是国外设备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欣慰的是,我国厂商也奋发图强,先后有南京全德,北京赛得康,深圳经大科技研制出了单向广播系统和Direct to PC系统,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到应用。 (二)我国VSAT卫星通信面临挑战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变化给传统VSAT业务带来了较大的冲击,我国VSAT卫星通信面临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面网络的冲击 中国的地面电信基础设施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在传统的电话网基础上先后建立了DDN网、帧中继网、宽带ATM网和多个Interne骨干网。长途干线的光纤化,使长途传输的质量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多网竞争的结果又促使了中国电信长途数据电路资费价格的下调。可以悦这一切对VSAT业务来说全都是压力。 2.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目前,VSAT卫星通信主要赢利点是依托特定行业用户,真正的市场行为还不明显。因此26家有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及一些行业专网共同挤占这一尚未扩展的市场,竞争依然十份激烈。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外企的进人又必将导致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VSAT的经营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3.因特网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短短五年时间,中国的因特同用户数已超过1000万。因特网正在改变传统的网络概念,它的规模经济效应使它无处不在,迅速占领各个市场领域。同时,因它而皇现出来的多层次多变化的服务内容和市场形式又为VSAT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四.我国VSAT卫星通信发展前景及趋势 (一)我国 VSAT卫星通信发展前景 虽然,从利润角度来说,我国VSAT卫星通信目前处于低谷阶段,但从国际发展的大方向和我国巨大问多层次的市场来看,VSAT卫星通信前景仍然广阔。 具体表现在以卜几个方面: 1.从全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来看,VSAT卫军通信是全球信息化系础结构(GII)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地面网络的备份,也是实现信息普遍习良苦的重要保证。 2.我国从90年代以来,通信业得到飞速发展。为了适应不同的用户群体,各种通信手段都寻找到自己的一席牛存之地。整个信后、产业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面对巨大而多层次的国内市场,只要对之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开拓,VSAT卫星通信也将成为我国信息化基础结构(CII)的有力支撑力量。 3.VSAT卫星通信有其自身的,不可替代的特点。这些特点目前还远未真正发挥,服务于市场。另一方面,各运营单片在管理、经营和成本上还含很大的空间可改善和调整。一个规范、高效和竞争的VSAT卫星通信市场还需培养和形成。 (二)我国VSAT卫星通信发展趋势 2000年的VSAT卫星通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1.调整资费政策,提高服务水平 当前,VSAT卫星通信的收费标准为单向站几白元/月,双向站几千元/月。和降价后的DDN专线相比,在价格上的优势不复存在。要维护现有的市场,必须从提高服务质量人手,为用户提供灵活、可靠的卫星通信链路和维修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效率,减低成本,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价格年间。 2.开拓以边远地区为主的市场 在边远地区,特别是石油、地质、防灾等部门,可以开展话音,数据,多媒体通信服务。同时,可借助开发大西北的东风,计展远程教穹,远程医疗服务。使VSAT卫星通信成为CI的真正主体。 3.开拓集团用户市场 集团用户市场在国外VSAT卫星通信市场上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在我国,这一市场才刚刚起步。这一方面与国家的信息化整体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VSAT卫星通信市场化程度不高相关。因为国内大企业已对建立自己的intranet有相当大的需求,但他们的组网方式还局限于地面网。在这一项城,有很大的市场开拓潜力。 4.多媒体户应用 VSAT系统强大的多媒体广播能力及易于建立不对称链路的优势,使它在大公司的远程培训和面向社会的远程教育以及远程医疗领域将得到充分的应用。2000年,用VSAT建立的多媒体通信网将有较大发展。 5.高速Internet接入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上网人数成指数增加,网络的带宽日益成为瓶颈。而卫星网络具有结构灵活,组网迅速方便的特点。易于实现多级连接,即可以在任何一级Interned节点提供连接。用户端接人方式也灵活和经济,既可以通过天线直接与终端设备相连,又可以通过地面接受站和相应的本地环路与用户相连。这些特点使它可以和地向网络实现互补。VSAT系统在Internet接入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为ISP提供链路 包括为ISP提供远程Internet接入和为lSP之间提供链接。 为ISP提供通程Internet按入主要是指国际间的通信,由于我国政策的限制,目前国内还没有开展这一业务,与国外Internet的连接是通过海底光缆完成的。ISP之间的连接在我国已有应用,如吉通的金桥网,中国科技网,赢海威等,他们的网络干线都是用VSAT系统。VSAT通信与ISP的结合使VSAT全面进入Internet世界。 2)Direct to PC Direct to PC或(PCVSAT)聂卫星通过点到多点连接方式将ISP服务器直接连接到用户计算机上,各种公司无论大小甚至个人用户均可以利用这种空中数据通信的强大功能。 在这种方式中,用户通过拨号方式成卫星的上行线路访问数据库或网络,然后通过曲径约数十公分的卫星接收天线和专用接收设备,用高达数百比特乃至数兆比特的高速率接收,下载数据库或网上消息。它具有与光纤近似的服务等级和ip广播服务等优点,成为国际上近期发展的重点。 VSAT卫星高速接入系统作为三大高速接入系统之一(其他两种是ISDN和ADSL),它在带宽、费率、区域限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竞争力。目前在我国,Direct to PC还处于论证的初期阶段,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待时。国内VSAT卫星通信运营单位已看准这一商机,纷纷调整战略,作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6.高速数据广播 Internet用户对带宽通道的渴求,代表了对推送方式传送或数据广播的巨大需求。高功率的直播卫星电视的成功和Internet推送技术的出现,刺激了卫星数据广播的迅速发展。 高速数据广播系统技术已趋于成熟,卫星数据广播可提供2M~45Mb/ S的速率。网络的可管理性、大容量的数据备份系统(可为用户提供1G~40G的存储备份)和异地备份,吸引广世界上许多人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实验网的建设。具有142个成员国的世界卜最大的商业卫星组织INTELSAT去年4初开始卫星互连网多播i式验,试验通过它的INTELSAT 603卫星不断地把最新的Internet内容进行援存,然后通过卫星把它广播到世界各地相应的ISP卫星接收器中。这意味着ISP可以利用从卫星连接得到非常高的带宽,并花费较小的费用可快速地浏览国际网站。 传输成本低,每比特数据的传输费用比固定线路少30%。大数据量备份。 在我国,高速数据广播还只是一个概念。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一技术所蕴涵的强大生命力。国内VSAT经营单片应密切关注它的发展动点,对该市场进行调研,特别是对它的业务模型进行研究,才能在市场成熟时以及在加入WTO以后,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网络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以IP为基础的多神宽带多媒体网络的融令。卫星通信将在这一网络大家庭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VSAT卫事通信业已到了战略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开拓传统业务的新市场,如何~信息产业其他相关业务和新技术实现无缝连接,如何使卫星通信更止成为地面网络的有力补充,以成功构建GII,已成为各运营单位2000年的战略主题。只有真止掌握信慰产业发展脉膊,全面分析我国通信市场状况,及时有力地实现战略转移,我国的VSATI务才能在已取得的成绩基础上,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与其他通信手段相互辉映,成为GII的基础产业之一。摘自《卫星通信广播电视》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