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无线演进至4G/5G将实现在统一的IP核心平台上集成接入各类不同业务,将实施移动业务与固定业务的融合、广播业务与交互业务的融合、专用业务与公众业务的融合,等等,并取得较好的全IP QoS控制。在未来宽带演进中,无论是宽带无线接入中的宽带卫星接入,还是宽带移动通信中的宽带MSS的有机综合,宽带卫星在未来全球个人多媒体无缝隙覆盖连接、在推进我国西部大开发、实现广域覆盖的普遍服务等方面将会发挥出重要的潜在战略作用。同时亦可预期,随着地面移动、地面固定及卫星业务三者紧密综合在一起,随着全球/区域/国内意义上的WWAN、WMAN、WLAN、WPAN以及W B A N等各类不同覆盖域尺寸、不同频段网络紧密综合在一起,为适应这一多模、无缝隙、以IP为基础的综合多媒体业务运行环境下的灵活有效的公共资源管理,建立智能代理之类管理模式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并可发挥出重要的现实作用。
卫星通信中有大量自适应控制技术的用武之地,包括大时延闭环状态下的自适应控制技术、卫星人工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技术、亦包括多用户联合检测在内的自适应信号处理与统计检测以及非线性自适应学习与均衡技术等。对恶劣传输环境中的自适应处理应特别注意其优良性能的快速盲算法,以及相应自适应非线性处理及降低状态数与复杂度的实用软判决最佳/次最佳序列检测等高级检测处理和有效处理市场剪裁要求的自适应覆盖技术等。对这些方面, 美国NASA、欧洲ESA及UMTS作了较多研究工作,一些著名研究项目有如SECOMS ( Satellite EHF Communication for Multimedia mobile Service) , SINUS ( Satellite Integration into Network for UMTS Services), INSURED ( INtegrated Satellite UMTS Real Environment Demonstration), NEWTEST ( High- Performance Neural Network Signal Processing Schemes for Wireless Terrestrial and Satellite Transmission ) 及 TOMAS ( Inter-Trial Test-bed of Mobile applications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等。
另一方面,Internet已成为宽带卫星业务的重要驱动力。DVB-IP卫星统一平台对发展卫星消费用户有极强的吸引力,而在亚洲Internet家庭用户亦将快速增长,2001年约为1300万户左右,到2008年将增至2000万户以上;瞄准IP为基本业务目标的Ku/Ka卫星平台的带宽处理能力也非常引人注目,以SHIN Satellite Public Company Limited平台为例,这以IP为基础的宽带卫星将由SS/Loral公司制造,据称拟于2003年上半年发射,采取高效率、低用户成本运作,而性能/价格比可与地面数字用户线及电缆调制解调器相比拟,由于利用35个左右的多点波束加之广域波束,进行多重频率再利用,其容量约可达40Gbit/s,这为目前一般最大卫星容量的20倍左右;而且在功率处理方面,利用了先进的Turbo码编译码技术及OFDM技术,可使其传输效率比一般情况改进100%左右。值得相关运行商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