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电话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2019-11-03 18:42:10
供稿:网友
可视电话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古时人们关于“顺风耳”的梦想早已实现。“千里眼”也是人们的梦想,电视广播部分实现了“千里眼”,但这只是单方面的——它播你看。如果在打电话时能互相看到对方,才是更高层次的“千里眼”,这就是可视电话。可视电话到底离我们的生活还有多远?它将怎样进入我们的每一个家庭?又将在何时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艰难起步 趋于规范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1964年美国第一台黑白可视电话问世以来,可视电话的发展一直比较缓慢。1992年,美国AT&T公司推出了基于普通电话交换网的彩色可视电话,可视电话才有了飞跃性的发展。随后许多国家都生产出类似的产品,却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不同厂家的产品不能相互通信。直到1996年,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批准了普通电话交换网可视电话标准H.324,为各商户规范了多煤体交换式可视通信,提供了一个统一的通信协议和图象、语言压缩标准,也为各国间的可视通信提供了前提条件。 国产品牌 闪亮登场 中国的可视电话虽然说较外国晚,但技术标准却与世界同步。1996年7月,中国兵器总公司下属的华南光电仪器厂经国家技委科技司立项,同年就生产出我国第一台一体化多媒体可视电话机——“安盾牌”可视电话。该产口经邮电部邮电传输所严格检测,成为中国第一家邮电部入网的多媒体可视电话产口。1997年底,正式实验性地投放市场。1999年在北京正式露面。 安盾牌可视电话是一种符合国际电讯联盟TTU-TH.324标准的多媒体可视通讯产品。在技术上,属于计算机技术、数字压缩、解压缩技术心以及通信技术结合的高科技产品。适用于普通电话网(PSTN网)。其连接简单,只要与电话线相连,接通主机电源即可使用,话费同一般电话一样。由于可视电话通话过程中,PSTN网上传输的不再是模拟信号,而是数字音、视频信号,除通话的双方外,其他人无法监听通话的内容,具有极高的保密性。该电话还可设置为自动应答,在无人接听时可自动接听打入的电话,实现监控的功能。 实现可视电话,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最好使用现成的普通电话线(如果用其它的传播媒介,费用会增高,用户范围会减小); 应该传送活动的、而非静止的图像; 价格应被普通百姓接受; 应有统一的工业标准。 这几个问题在最近都得到了解决。 首先,目前电话线的质量已得到很大改善,在我国,长距离的通信已经普通使用光缆,在我国城市内用普通电话线接上Modem后,按33.6K的波特率传送数据已经成为可能,一些城市,已经在陆续推广IS.DN技术,如果电话线路采用了ISDN,通过电话线传送数据的速度可达128K波特率。将来如果采用IS DN、ADSL不现实、不普及,应用现成的、现有的网络环境。 采用先进的ADSL技术,还是采用现有的电话线?先进的传输技术,使得仍然使用现有的电话线就有可能较快地传送数据,为实现可视电话提供了可能。 其次,为在普遍电话线上传送活动图像,需要采用压缩和解压缩技术。一幅5英寸的静止彩色图像,按320x24O个像素计算,其数据容量是1800K位,如果不经压缩来传送,为达到每秒15幅(帧)图像的活动效果,则要求传送的波特率达到27M以上,这在目前是不可能做到的。为了以33.6K和速度能传送15帧/秒的图像,则要把图像的数据容量平均压缩到原来的800分之一以下!随着压缩技术的发展,现在采用H324国际标准中建议的方法已可以达到这个压缩要求。 第三,在几年前,已经有人做了可视电话的样机,但按当时的成本计算,要数千美元一台。现在,世界上已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发了用于可视电话的专用芯片,每个专用芯片的价格在几十美元左右,做出的可视电话整机在250-1000美元之间,已经进入了普通百姓可以接受的范围,随着可视电话的普及,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 第四,在1996年10月,国际通信联盟(ITU)制订了使用普通电话线的可视电话通信的国际标准H324,在1998年1月又对此标准进行了修订。这样就有了全世界各厂商可以共同遵循的标准。使得各厂商生产的可视电话可以互连。 由于以上条件的成熟,使可视电话具备了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商机。 品牌众多 用途广泛 可视电话按所接入的通信网可分为三类:普通市话网型(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型(ISDN)和局域网型(LAN)。其中第一类最容易普及,下面以这一类为例做介绍。可视电话构造可以分为两大类:单机类和基于 PC型。单机型是指用自己的专用芯片和专用电路来完成可视电话功能的机型,基于PC型是指以个人电脑PC机为基础,加以相应的软件或硬件来完成可视电话的功能。 单机型又可根据设计分为机项盒式、自带屏幕式、一体化式和模块化式等。 可视电话通过自带的摄像机将自己这方通话者进行实时摄像,然后将摄像的内容转换成数字数据,经过压缩之后,再通过可视电话内置的Modem还原成压缩数据,再经过解压缩还原成图像,再通过编码变成电视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除带屏幕的可视电话外,还有机项盒的型号,如8x8公司的VC-105型,它只有一个摄像头。与电话线连接,但它没有自己的屏幕,利用普通的视频和音频电缆与家用电视机连接,用电视机来放送图像。通常可以把该机放置在电视机的顶上,故称机顶盒。 一体化的可视电话,是把上述可视电话图像处理部分和电视机做成一个整体。 模块化式的可视电话既不含显示屏,也不含摄像头,需由用户根据需要配置一个至多个摄像头,这种设备多用于监控系统。 可视电话从技术分类来说属于电视会议系统(Video conference)范畴。国际通信联盟ITU制订了电视会议标准H.32x,其中H.320是针对ISDN网的,H.323是针对局域网的,H.324是针对普通市话网的。 可视电话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开始销售,上述的各类可视电话都有相应的品种在市场上推销。价格每台从300至1000多美元。 在我国,可视电话也已经进入市场,属于起步阶段。美国8x8公司、台湾普腾公司和台湾星和公司的产品都已有经销商在销售。与此同时,国产的可视电话也开始进入市场,如北京豪迈公司销售的湖南光电仪器厂的产品,是采用美国8x8公司的芯片,采用中文操作提示的产品,在性能上与美国8x8公司的产品性能同步,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此外,北京。上海、山东、浙江等地都有国产可视电话产品上市的消息报道。可视电话能够在现有的普通电话交换网上实现动态的图像和语音同传,所依托的普通电话交换网是围最广泛、最经济。最实用的通信网,其市场前景十广阔。第一代可视电话一经上市,即引起了市场轰,受到众多消费者关注,由于先进的技术、优良的性和可靠的质量,更赢得了外商的青睐。日本、叙利、约旦。沙特阿拉伯。中东地区已签署了代理协议,大利亚。新加坡将独家取得入网许可,形势非常有利。可视电话顺应“三网合一”的多媒体潮流,是视频通信发展的方向,可视电话通信必将代替传统的单语音通信。 可视电话在原有的电话线上就能使用,无需额外费用,一次性购买长期受益,而且随着可视电话规模的增加,技术进一步完善,价格将大幅下跌,收入较丰的市民已经能够承受。 对重视亲情和友情的中国人来说,可视电话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中国地大,交通不便,流动人口也逐年增加,夫妻双方分离者众多,这些群体迅速成为可视电话的用户。 可视电话应用范围广,远程道路监控,公安部门远程取证,水利部门远程水位监测,远程医疗保健,远程购物,森林防火等。 从目前消费群体分析,可视电话目前使用者主要为集团消费,首推电信部门。迫于竞争的压力,电信部门把可视电话作为一种电信新业务——普通电话线上的多媒体业务,提供给用户。目前湖北省多媒体局已率先开通了安盾可视电话网。其它如银行、水利和一些政府机关率先用上了可视电话。其次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高收入者和有海外关系的侨属等个人用户。国内的消费热点集中在深圳、北京、福建、福建、上海等地。据市场调查,仅福建某市海外亲属的人口就突破80万,有一部分人已经用上了安盾可视电话,随着市场推广进一步深入用户群会持续增加。此外一些特殊行业的用户正与生产厂家加紧合作,开发一些特殊接口,市场范围会进一步拓展。为消除可视电话使用需要双方同时为可视电话手瓶颈。厂家正与有关部门合作提供IC卡公用可视电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公用可视电话网解决可视电话使用的“孤岛现象”,这将加大可视电话消费热度,推进可视市场初兴,前景无限 五 我国的通信业近几年发展迅猛,城市的电话普及率上千到30%,表明可视电话的市场潜力巨大。单作为远程监控,国内市场需求量就在百万台以上。进入1998年,可视电话市场已进入预备状态,美、日、韩、台湾的可视电话开发商和生产商纷纷把触角深入中国市场,可视电话产品销售态势一触即发,作为国内可视电话产品最大的开发商和生产商,华南光电仪器厂当仁不让地站在了市场的前列。 据专家推测,近几年可视电话将在国内城为继电脑、VCD的又一消费热点。由于可视电话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在应用方面,可视电话不仅能够给家庭生活带去无穷的乐趣,也是广泛进行视频会议、安全监控、医疗看护、远程医疗会诊、远程教学、聋哑人交流。 新闻采访、推销采购。人才招聘等工作的好帮手。因此,可视电话投放市场以来,在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有关专家根据1999年可视电话市场运营情况,对可视电话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充满希望。预计,在2000年,可视电话市场将会起飞,并很快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