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P的开放性、可扩展性体现在可以定义新方法和新标头以提供新功能,例如允许客户端请求服务器重发己发送的临时响应;用户可使用自己的编码方式,只要该编码方式在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注册即可。SIP可提供现有电话网和智能网提供的业务,如第三方呼叫、呼叫转移;也可完成现有网络不能提供的服务,如实现客户优先选择呼叫办公电话或移动电话。SIP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比H.323更易实现与Internet的业务互通,其中一个重要应用是提供呼叫中心中的网页点击呼叫(web based call,或kickcall)。目前有关SIP的主要研究包括SIP在移动环境中的应用,SIP状态集与智能网呼叫模型的互通、QoS策略、信令集成、ISUP消息的承载等。
二、相关标准化组织
1.IETF和ITU-T
Bellcore在1998年5月提出简单网关控制协议(SGCP)以扩展VoIP网关的功能,主要用于解决H.323与七号信令补充协同工作时过于简单的问题。IETF于1998年夏提出将网关分为信令网关、媒体网关、媒体网关控制器(MGC)三个部件的思想。随后几周,L3等公司宣布发展IP设备控制(IPDC)协议,它比SGCP增加了一些新特征。1998年秋,ETSI的TIPHON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ternet PRotocol Harmonization over Networks,目前设8个工作组(和ITU-T第十六研究组接受了将网关拆分(gateway decomposition)作为H.323的新特征。与此同时,Bellcore在SGCP中加入了IPDC中的一些想法,例如封装(package)、通配(wildcard)终接名等,提出了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IETF在RFC2805中提出了MGCP的结构体系和要求。P.Sijben等提出采用二进制编码的媒体设备控制协议(MDCCP),与MGCP进行竞争。为克服MGCP运营中暴露的缺陷(媒体网关控制器无法有效获得媒体网关的容量等),后经IETF和ITU-T第十六研究组多次协商,决定在MGCP和MDCP的基础上,联合制定相关协议H.248和MEGACO,它们分别于2000年5月和6月通过审核,最终形成MEGACO/H.248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