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虚拟专网(VPN)的广泛应用,数据业务量迅猛增加。90年代中期之前,语音业务量是网络的主要业务量,而到上个世纪末,数据业务量就已超过了语音。于是,网络用户对降低网络费用的同时传送更多业务量的要求也与日剧增。目前大多数网络采用四层结构:运载应用和服务的ip层、实施流量工程的ATM层、负责传输的SONET/SDH层以及扩大网络容量的DWDM层。这种多层结构存在着层与层之间功能重叠的问题。例如,IP层、ATM层和SONET层都提供可靠性保障;另外,这些层又都具有复用机制。而且,这种四层结构受到“最小公分母效应”(The Lowest Common Denominator Effect)的影响,从而限制网络的扩展性,增加整个网络的运维成本。因此要求服务提供商采用新技术对现有网络结构进行改造,压缩网络层,消除功能重叠,保证以最小的费用承载最大的业务量。
从全网管理角度看,链路故障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概括来说,链路故障管理包括四个主要步骤:检测、定位、通告和消除。故障检测应在接近出错的业务层上进行,但由于全光设备对速率和格式都是透明的,传统的O-E-O故障检测方法就不适用了。因此,GMPLS必须提供光层的故障检测机制。例如可通过监测LOL(Loss of Light)确定光信号的消失,通过监测光信噪比、干扰等来确定光信号质量的下降。一旦检测到故障,相邻两个节点通过在与数据通道隔离的控制通道上传送LMP Channel Fail报文来定位故障。通过数据通道与控制通道之间的隔离,只需采用单独的信令机制即可进行故障定位,而不必考虑数据的编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