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对网络诚信问题及其引发的网络进化,一直保持关注。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学术界就开始有呼吁,认为互联网是一种“信不过”的网络(untrustworthy network),并开展了网络结构创新的探索。据此背景,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牵头召开的“世界科学大会”(1999年6月25日~7月1日),把解决网络缺陷和负面效应问题列为大会重点议题之一。此后不久,ITU-T于2000年2月发布了Y.130文件,提出了未来网立足于ICA(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信息通信结构)的建议,把中间件层和基础层一起定义为GII基础设施。值得关注的是,在整篇Y.130中,没有出现“IP统治未来网”之类的提法,被推荐的是ICA结构,而IP网恰恰不含有这种结构。ICA的出台,表明国际上已建立起一种未来网络定位的新理念。不像“IP统治未来网”方案具有鲜明的排他性那样,ICA开发的策略是博纳众长,据以取得功能突破。
ICA虽暂时鲜为人知,但并非突如其来。TINA(Tele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ing Architecture)和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等网络软件结构的开发,已于20世纪90年代取得积极成果,受到了ICA开发者们的重视和借鉴。正如Y.130附件1《TINA和ICA》指出: “一个ICA系统可用TINA结构原理来构筑(An ICA system could be built making use of the TINA architecture principles)”。
ICA对GII(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定义,也含有新意,把“中间件层”和“基础层”都划入基础设施范畴。这就使人们认识到:未来网的GII,应兼备控制功能和传送功能。相比之下,现有互联网对于GII的理解,就显得狭隘和过时。按这种旧的GII概念,只能从“传送”概念看到网络存在“速度”瓶颈,却看不到网络还存在“安全失控”瓶颈。
5.2 ICA体现的时代使命
ITU-T ICA,以新一代的网络结构技术,缔造新一代的网络,担负着“指导信息通信网络及其服务未来发展”的使命,正如Y.130引言中指出:“The Y.130 outlines a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ICA to guid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nd services”。在Y.130的其余章节中,ICA还被进一步规范为:“ICA是一种功能结构,适用于宽带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信息通信系统”;“ICA能支持多样化的应用需要,能让用户选择其所需的服务”;“ICA应能实现安全控制”;“ICA要能适应和允许其网络规模、服务和管理能力,从小到大,直至全球规范(global scale)的进化”。可见,ITU-T ICA的开发者们,对ICA网的宏愿是:适应时代需要、容纳全球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