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20世纪末期,对无缝隙覆盖全球个人多媒体通信的需求驱动了GII的讨论和建设热潮,基于TCP/IP协议的Internet技术由E-mail和VoIP应用切入,随后Internet/Intranet、WWW飞速发展,在全球快速普及,广受欢迎,人们普遍认同这可能是未来GII的一个发展方向。
B. 随着数字传输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高级软件工程技术的进展,对于一向令人头疼、处于低效率运作结构状态的三网分立的局面,人们普遍认同IP协议可望成为三网融合的基础,再借助一系列新技术有可能逐步实现三网的融合,而IP协议亦有可能成为固定与移动通信融合的粘接剂,这对未来全球个人通信及GII实施至关重要。
C. 但Internet设计的初衷主要是考虑军事应用及提高抗干扰能力,这是以牺牲网络带宽为代价的,其网络结构及协议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为非面向连接及尽力而为(BE,Best Efforts)方式,亦未顾及移动漫游个性化要求,其商用实施中暴露出的安全性、QoS、网络智能管理、赢利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头痛的问题使INTERNET的NGN2/NGI的发展亦面临严峻的挑战,但目前又无法找到一种更好的网络结构,因此现实的做法理应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吸收各种新概念、新思路及新技术,使之尽快满足市场需求,并创造新的增值效益。
E. 随着软交换技术及软件无线电等技术的诞生与改进,无论是有线网或无线网,均可采用分层、分面及全开放模式,基于独立的模块化结构,实施业务驱动,使业务、呼叫控制、承载完全分离,从而以优良的性能价格比、兼顾好前后向兼容的过渡方式,平滑地向新的以IP为基础的网络演进,这些技术可望成为较现实的新一代网络即所谓NGN的核心支撑技术。尽快统一相应全球标准,并与原先提出的GII这一目标的实施, 进行协调与融合已成为相关组织(如ITU-T/R、ETSI、IETF、3GPP、3GPP2、ISC、TINA等)的共同愿望,而且谁都希望在NGN问题的讨论中捍卫自已的基本立场、观点与发言权。
ITU-R 3G/ 3GPP / 3GPP2 倡导2G→2.5G→2.75G→3G→3G+→4G演进策略,甚至集成或融合802.xy技术(802.11x、802.15x、802.16x、802.20x、802.21x等)技术以3G为中心进行3G演进,2.5G已开始实际实施,3G开始商用化启动,4G的概念启动工作已开始。未来各种宽带无线手段,包括宽带地面固定无线接入、宽带卫星接入及自由空间光(FSO)宽带接入等将通过相应中间适配层融合于4G IP核心平台上联合工作,并逐步实现从接入至核心网络平台的所谓全IP运作。因此,3G网络的演进策略已明确定位于以IP协议为基础的网络甚至未来全IP结构,软交换、软件无线电、智能天线、时空多维处理以及移动IPv6等将成为其重要技术支撑。由于以移动及个人通信为主要目标的ITU-R 3G/ 3GPP / 3GPP2及IEEE 802.xy的具体演进轨迹相当清晰,包括其务实演进策略及目标走向,诸如TDM//FR/ATM的过渡应用,与IP核心网过渡连接的分组语音网关及分组数据网关设置,以及核心网多业务网络层面采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这样可充分发挥IP多业务接入优势及MPLS多协议处理特性使其具备跨越多种媒体网络的能力,为大容量网络提供统一控制机制及灵活的可扩展性,能在网络速度、路由、流量工程、QoS管理、VPN及可扩展潜力等方面满足移动高速多媒体业务要求。同时,3GPP的“IMS”这一IP多媒体会话域与3GPP2的“MMD”这一全IP网络结构的多媒体域在全IP结构含义上进行融合;而当进入3G演进业务成熟的高带宽需求时可再向IP/Optical的Terabit IP核心网演进,并充分利用G M P L(λ)S/ M P L S于光层及IP层。因此,这一全IP演进轨迹较为清晰,目前未见较多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