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基准原则程序语言学习模式java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Java语法规则Java变量-数据类型-表达式-运算符常量和变量变量的本质变量的声明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命周期数据类型运算符Java流程控制语句whiledo-whileforbreakcontinuereturnJava函数和数组函数方法数组数组的定义数组的遍历二维数组
效率=品质/速度
。 易用性源于对效率的追求。复用性(模块化) 复用性是针对事物的共性。扩展性(可读性,可维护性,耦合性) 扩展性是针对事物的个性。所有程序语言的基础部分的内容都是相差无几的,学习的模式也是一致的,总结出这些模式可以具有复用性的效果。
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语法规则 变量,数据类型,表达式,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函数,数组面向对象类库和框架关键字:java中有特殊含义的单词 。 保留字:java中没有特殊含义,但是留着,准备以后给它特殊含义的单词。 标识符:java中程序员自定义的单词,一般有规则限制和规范约束。 规则限制就是:1.不能用关键字。2.不能用数字开头。 规范约束就是:类名 (首字母大写),变量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小写,第二个单词首字母大写),方法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小写,第二个单词首字母大写)
变量分为两种,直接引用变量和符号引用变量。变量就是容器,作用就是存储数据。变量本身就是是符合易用性原则。因为数据放在内存空间中,内存空间都有个内存地址,内存地址都是十六进制的,不好记忆的,不好用的。就给这个表示数据所在空间的内存地址取了一个名字就叫做变量。符合易用性原则。 变量的本质就是内存地址,直接引用变量当中存放的就是数据,符号引用变量当中存放的是内存地址,真正的数据要根据存的那个地址去找。
java是强类型语言,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使用变量
声明数据类型定义变量名称变量初始化使用变量int a = 10;根据变量的作用域,变量可以做个分类: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变量的生命周期就是从定义位置开始到作用域结束。
基本数据类型:byte(1字节),short(2字节),int(4字节),long(8字节),float(4字节),double(8字节),char(2字节),boolean(1字节) 引用数据类型:数组,类,接口 数据类型级别:byte,char,short–>int->float->long->double 自动类型转换(隐式类型转换):从低到高,java中整数值默认为int类型处理,小数值默认为double类型处理。 强制类型转换:从高到低,byte a=(byte)128;
if-else
if(a>0){ System.out.PRintln("a是正数!");}else if(a=0){ System.out.println("a是0!");}else{ System.out.println("a是负数!");}switch-case-default-break
switch(month){ case 2: case 3: case 4: System.out.println(month+"月是春季"); break; case 5: case 6: case 7: System.out.println(month+"月是夏季"); break; case 8: case 9: case 10: System.out.println(month+"月是秋季"); break; case 11: case 12: case 1: System.out.println(month+"月是冬季"); break; default: System.out.println("输入数据有误"); break;}while-do_while-for
while(i>100){ System.out.println("i的值"+i); i++;}do{ System.out.println("i的值"+i); i++;}while(i>100);for(int i=0;i<100;i++){ System.out.println("i的值"+i);}while 在遍历数值较大的时候使用while循环
do-while 循环体至少执行一次
for 在遍历数值较小的时候使用for循环
函数的设计体现了复用性(模块化)的思想。一个方法就是一个功能,定义一个方法就是为了实现功能。定义方法的时候要明确两个方面的内容:
返回值类型参数列表(参数类型,参数个数,参数顺序)需要注意:方法内只能调用方法,不能定义方法。 main方法是主方法,是程序的入口,保证类独立运行,被jvm调用。 重载的定义是:在一个类中,如果出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名方法,只要它们参数的个数或者参数的类型不同,即可称之为该方法重载了。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