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k是从1.5版本加入的,一个专门用来充当线程锁的一揽子……类。如果使用lock进行线程之间的互斥,就不再需要synchronize。因为synchronize有时候还是太重量级了。 同时,lock相对于synchronize提供了更多的功能,方便多线程的开发
Lock接口:基本锁。作为整个Locks锁机制的接口,定义了几个基本操作(lock(),trylock(),unlock()等)。 ReadWriteLock接口:读写锁。并发情况下,读的性能很好。不适合数据频繁修改的情况。
ReentrantLock 类:Lock接口的唯一实现类,也是最常用的锁对象 ReentrantReadWriteLock类:ReadWriteLock接口的实现类。
以上即获取一个锁。 因为lock必须手动释放(这一点与synchronize不同),所以一般把lock()方法和unlock()方法写在try-finally语句块中
try{ lock.lock();//上锁 ... } finally { lock.unlock();//释放锁 }以下给出一个具体代码段展示
class Lock implements Runnable {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PRivate int tickets = 10;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 try { // 加锁 lock.lock(); if (tickets > 0) { try { Thread.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正在出售第" + (tickets--) + "张票"); } } finally { // 释放锁 lock.unlock(); } } }}主函数与普通synchronize一致
在synchronize编程中,我们需要用synchronize包裹代码段或者标记方法变量,其他线程执行到此处,会因为需要锁而阻塞。而同步方法或代码块执行完后,自动释放对应的锁
但是Lock通过调用方法来上锁释放锁,这样就带来了更好的自由行。比如,同时获得多个锁的情况下,可以自由的选择释放哪一个锁。
在上面一段程序中,继承Runnable接口的类定义了一个lock的实例变量。因为创建的多个线程使用了同一个Runnable实现类,所以在这多个线程中,变量是共享的!!所以虽然有三个线程,但是只有一个lock的实例变量。所以在三个线程之间来回调用lock(),unlock()可以做到线程共享!
注意,这里和synchronize一样。每个类有一把锁,通过获取某些类的锁来执行线程,获取不到就不会执行。
这是专门为读大于写的数据而生的。 ReadWriteLock有两个锁——读和写。读锁可以同时被多个线程拥有,而写锁是独占的。
readLock():返回一个读锁writeLock():返回一个写锁以上两个操作在ReentrantReadWriteLock类中,各返回一个ReentrantReadWriteLock(.ReadLock和.WriteLock)内部类,这两个内部类继承了Lock接口从而实现锁操作。
可以多个线程获得同一个读锁,但是同时只能有一个线程获得写锁(此时必须把所有的读锁释放)。
最后说一下,Lock的锁是有数量限制的。以读写锁为例,同一把读锁或者写锁最多递归65535次。ReentranLock支持2147483648次
最最后说一下,引入Locks包的原因是为了增加开发的灵活性和效率。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