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 > Java > 正文

Java中的一些为什么

2019-11-08 18:46:25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为什么接口可以多继承

非接口的单继承

多继承虽然能使子类同时拥有多个父类的特征,但是其缺点也是很显著的,主要有两方面:如果在一个子类继承的多个父类中拥有相同名字的实例变量,子类在引用该变量时将产生歧义,无法判断应该使用哪个父类的变量。如果在一个子类继承的多个父类中拥有相同方法,子类中有没有覆盖该方法,那么调用该方法时将产生歧义,无法判断应该调用哪个父类的方法。

接口的多继承

在接口中不能有实例变量,只能有静态的常量,不能有具体的方法(包含方法体),只能有抽象方法,因此也就摒弃了多继承的缺点。对于一个类实现多个接口的情况,因为接口只有抽象方法,具体方法只能由实现接口的类实现,在调用的时候始终只会调用实现类的方法(不存在歧义),因此不存在 多继承的第二个缺点;而又因为接口只有静态的常量,但是由于静态变量是在编译期决定调用关系的,即使存在一定的冲突也会在编译时提示出错;而引用静态变量一般直接使用类名或接口名,从而避免产生歧义,因此也不存在多继承的第一个缺点。对于一个接口继承多个父接口的情况也一样不存在这些缺点。

为什么匿名内部类调用的方法内局部变量必须为final

这是一个编译器设计的问题,如果你了解java的编译原理的话很容易理解。 首先,内部类被编译的时候会生成一个单独的内部类的.class文件,这个文件并不与外部类在同一class文件中。 当外部类传的参数被内部类调用时,从java程序的角度来看是直接的调用例如:public void dosome(final String a,final int b){ class Dosome{public void dosome(){System.out.PRintln(a+b)}}; Dosome some=new Dosome(); some.dosome();}从代码来看好像是那个内部类直接调用的a参数和b参数,但是实际上不是,在java编译器编译以后实际的操作代码是 class Outer$Dosome{ public Dosome(final String a,final int b){ this.Dosome$a=a; this.Dosome$b=b; } public void dosome(){ System.out.println(this.Dosome$a+this.Dosome$b); } } 从以上代码看来,内部类并不是直接调用方法传进来的参数,而是内部类将传进来的参数通过自己的构造器备份到了自己的内部,自己内部的方法调用的实际是自己的属性而不是外部类方法的参数。 这样理解就很容易得出为什么要用final了,因为两者从外表看起来是同一个东西,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如果内部类改掉了这些参数的值也不可能影响到原参数,然而这样却失去了参数的一致性,因为从编程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同一个东西,如果编程人员在程序设计的时候在内部类中改掉参数的值,但是外部调用的时候又发现值其实没有被改掉,这就让人非常的难以理解和接受,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问题存在,所以编译器设计人员把内部类能够使用的参数设定为必须是final来规避这种莫名其妙错误的存在。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