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义的时候分别指定了相同的种子之后,在分别用r1和r2去[0,30)的随机数,结果编译执行后悔发现结果都是呈现AABB型的,说明r1和r2取的随机数是一模一样的(下图为实验截图)。
如果我改动代码,改成下面这样:
再编译输出后,就再也不会得到AABB型的结果,根据代码的区别,就可以知道指定种子数,和不指定种子数的区别在于哪里了。
拓展:java.lang.Math.Random;调用这个Math.Random()函数能够返回带正号的double值,该值大于等于0.0且小于1.0,即取值范围是[0.0,1.0)的左闭右开区间,返回值是一个伪随机选择的数,在该范围内(近似)均匀分布。例如下面的实验代码
编译通过后运行结果如下图
观察会发现代码的用一个循环10次循环输出num的取值,均随机分布在[0,3)之间!在使用Math.Random()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时该函数是返回double类型的值,所以在要赋值给其他类型的变量的时候注意需要进行塑形转换。对比一下这两个随机函数到底的特点:1.java.Math.Random()实际是在内部调用java.util.Random()的,它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和系统时间有关,也就是说相隔时间很短的两个random比如:double a = Math.random();double b = Math.random();即有可能会得到两个一模一样的double。2.java.util.Random()在调用的时候可以实现和java.Math.Random()一样的功能,而且他具有很多的调用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灵活。所以从总体来看,使用java.util.Random()会相对来说比较灵活一些。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