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A则是三星推出的一种面板类型,它在富士通MVA面板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是一种图像垂直调整技术,该技术直接改变液晶单元结构,让显示效能大幅提升可以获得优于MVA的亮度输出和对比度。此外在这两种类型基础上又延出改进型S-PVA和P-MVA两种面板类型,主要是在色彩、响应时间和可视角度等方面,继续作出有效改善。
不用屋脊形的凸起物如何生成倾斜的电场呢?PVA很巧妙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图,PVA上的ITO不再是一个完整的薄膜,而是被光刻了一道道的缝,上下两层的缝并不对应,从剖面上看,上下两端的电极正好依次错开,平行的电极之间也恰好形成一个倾斜的电场来调制光线。
CPA模式广视角技术严格来说也属于VA阵营的一员。在未加电状态下,液晶分子跟VA模式一惯特性一样都是分子长轴垂直于面板方向互相平行排列。如图,CPA模式的每个像素都具有多个方形圆角的次像素电极,当电压加到液晶层次像素电极和另一面的电极上时,形成一个对角的电场驱使液晶向中心电极方向倾斜。各液晶分子朝着中心电极呈放射的焰火状排列。由于像素电极上的电场是连续变化的,所以这种广视角模式被称作“连续焰火状排列(CPA)”模式。
除了IPS规格面板外,常见广视角液晶还有VA面板。它的特点是采用垂直多畴液晶分子,所以总能看到相交的液晶晶格。具有代表性的是三星的S-PVA和友达光电/奇美电的MVA。注意下凸中三星S-PVA面板中的三角形晶格是有两个垂直相交的小三角形组成,并且不可单独工作,上下连续两排晶格凸起方向交错,如果全开就会组成类似长条形颗粒晶格。
VA屏同样拥有广角特色,在围观之下色彩
正在挤压 挤压过后
下面我们一起简单总结一下VA屏的优缺点:
IPS改变了液晶分子的排列和电极的分布,工作时的情况也有了改变。当不施加电压的时,液晶完全不会旋转,两个取向层成90度垂直,就会显示出比较纯的黑色,这也是IPS比TN+FILM的强项。施加电压后,液晶分子旋转到垂直的为止,光线便可以通过。所以大家看到,IPS与TN-LCD在施加和不施加电压的显示效果是正好相反的。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不管加不加电压,IPS的液晶分子都是平躺着转的,由于它天生的这项特性,所以它在大视角下的对比与色偏表现是三种液晶技术中最好的,不需要额外动啥手脚。
S-IPS
H-IPS
挤压过后
与早期IPS面板想比,通过导入人字形电极和双畴模式,改善了特定角度的灰阶逆转现象并进一步拓宽视角,实现了S-IPS(Super IPS)178度广视角技术。不仅在左右视角广度达到178°,仰角俯角有效收视范围也能达了178°。确保在任意角度观看时,都能真实再现精彩画面,很好的解决了相对而言视角范围较小、侧面观看时画面略有失真的问题。此外,LG利用独有的TR波形校正技术,将对比度提升到10000:1,极大改善了屏幕的明暗对比度,透光性能突出,从而使亮度、对比度提高,确保任何场景都可以完美展示最细腻的画面。
广角液晶分子需要更高的电压才能驱动偏转,所以要保证一定的亮度,必须要加大耗电量。不过16:9设计的显示器,灯管数量降低,并且部分显示器默认最大亮度调低了,所以会出现比较理想的情况。如上图的AOC iF23采用2灯管的16:9设计,所以功耗得到较好控制,但总的来说IPS面板的功耗还是比TN高不少的。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