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 > 开发设计 > 正文

线程返回值的方式介绍

2019-11-14 23:41:45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线程返回值的方式介绍
  • 博客
  • 微博
  • 相册
  • 收藏
  • 留言
  • 关于我
线程返回值的方式介绍博客分类:
  • 多线程

java代码收藏代码
  1. 在Java5之前,线程是没有返回值的,常常为了“有”返回值,破费周折,而且代码很不好写。或者干脆绕过这道坎,走别的路了。
  2. 现在Java终于有可返回值的任务(也可以叫做线程)了。
  3. 可返回值的任务必须实现Callable接口,类似的,无返回值的任务必须Runnable接口。
  4. 执行Callable任务后,可以获取一个Future的对象,在该对象上调用get就可以获取到Callable任务返回的Object了。
  5. 下面是个很简单的例子:
  6. Java代码
  7. importjava.util.concurrent.*;
  8. /**
  9. *Java线程:有返回值的线程
  10. *
  11. *@authorAdministrator
  12. */
  13. publicclassTest{
  14.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throwsExecutionException,InterruptedException{
  15. //创建一个线程池
  16. ExecutorServicepool=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
  17. //创建两个有返回值的任务
  18. Callablec1=newMyCallable("A");
  19. Callablec2=newMyCallable("B");
  20. //执行任务并获取Future对象
  21. Futuref1=pool.submit(c1);
  22. Futuref2=pool.submit(c2);
  23. //从Future对象上获取任务的返回值,并输出到控制台
  24. System.out.PRintln(">>>"+f1.get().toString());
  25. System.out.println(">>>"+f2.get().toString());
  26. //关闭线程池
  27. pool.shutdown();
  28. }
  29. }
  30. classMyCallableimplementsCallable{
  31. privateStringoid;
  32. MyCallable(Stringoid){
  33. this.oid=oid;
  34. }
  35. @Override
  36. publicObjectcall()throwsException{
  37. returnoid+"任务返回的内容";
  38. }
  39. }
  40. 输出结果:
  41. >>>A任务返回的内容
  42. >>>B任务返回的内容
  43. Processfinishedwithexitcode0
  44. 非常的简单,要深入了解还需要看Callable和Future接口的API啊。
  45. 第二种方法:
  46. 从线程中返回数据和向线程传递数据类似。也可以通过类成员以及回调函数来返回数据。但类成员在返回数据和传递数据时有一些区别,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区别在哪。
  47.   一、通过类变量和方法返回数据
  48.   使用这种方法返回数据需要在调用start方法后才能通过类变量或方法得到数据。让我们先来看看会得到什么结果。
  49. Java代码
  50. package mythread;
  51.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52. {
  53.    privateString value1;
  54.     private String value2;
  55.     public void run()
  56.     {
  57.         value1 = "通过成员变量返回数据";
  58.         value2 = "通过成员方法返回数据";
  59.     }
  6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61.     {
  62.         MyThread thread = new MyThread();
  63.         thread.start();
  64.         System.out.println("value1:" + thread.value1);
  65.         System.out.println("value2:" + thread.value2);
  66.     }
  67. }
  68. 运行上面的代码有可能输出如下的结果:
  69.   value1:null
  70.   value2:null
  71.   从上面的运行结果看很不正常。在run方法中已经对value1和value2赋了值,而返回的却是null。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调用start方法后就立刻输出了value1和value2的值,而这里run方法还没有执行到为value1和value2赋值的语句。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等run方法执行完后才执行输出value1和value2的代码。因此,我们可以想到使用sleep方法将主线程进行延迟,如可以在thread.start()后加一行如下的语句:sleep(1000);
  72.   这样做可以使主线程延迟1秒后再往下执行,但这样做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知道要延迟多长时间。在这个例子的run方法中只有两条赋值语句,而且只创建了一个线程,因此,延迟1秒已经足够,但如果run方法中的语句很复杂,这个时间就很难预测,因此,这种方法并不稳定。
  73.   我们的目的就是得到value1和value2的值,因此,只要判断value1和value2是否为null。如果它们都不为null时,就可以输出这两个值了。我们可以使用如下的代码来达到这个目的:
  74.   while (thread.value1 == null || thread.value2 == null);
  75.   使用上面的语句可以很稳定地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但这种方法太耗费系统资源。大家可以设想,如果run方法中的代码很复杂,value1和value2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赋值,这样while循环就必须一直执行下去,直到value1和value2都不为空为止。因此,我们可以对上面的语句做如下的改进:
  76.   while (thread.value1 == null || thread.value2 == null)
  77.   sleep(100);
  78.   在while循环中第判断一次value1和value2的值后休眠100毫秒,然后再判断这两个值。这样所占用的系统资源会小一些。
  79.   上面的方法虽然可以很好地解决,但Java的线程模型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就是join方法。在前面已经讨论过,join的功能就是使用线程从异步执行变成同步执行。当线程变成同步执行后,就和从普通的方法中得到返回数据没有什么区别了。因此,可以使用如下的代码更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80. Java代码
  81. ...
  82. thread.start();
  83. thread.join();
  84. ...
  85. 在thread.join()执行完后,线程thread的run方法已经退出了,也就是说线程thread已经结束了。因此,在thread.join()后面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MyThread类的任何资源来得到返回数据。 
  86. 第三种:
  87. 通过回调函数返回数据
  88.   下面例子中通过Work类的process方法向线程中传递了计算结果,但同时,也通过process方法从线程中得到了三个随机数。因此,这种方法既可以向线程中传递数据,也可以从线程中获得数据。
  89. Java代码
  90. packagemythread;
  91. classData
  92. {
  93. publicintvalue=0;
  94. }
  95. classWork
  96. {
  97. publicvoidprocess(Datadata,Integernumbers)
  98. {
  99. for(intn:numbers)
  100. {
  101. data.value+=n;
  102. }
  103. }
  104. }
  105. publicclassMyThread3extendsThread
  106. {
  107. privateWorkwork;
  108. publicMyThread3(Workwork)
  109. {
  110. this.work=work;
  111. }
  112. publicvoidrun()
  113. {
  114. java.util.Randomrandom=newjava.util.Random();
  115. Datadata=newData();
  116. intn1=random.nextInt(1000);
  117. intn2=random.nextInt(2000);
  118. intn3=random.nextInt(3000);
  119. work.process(data,n1,n2,n3);//使用回调函数
  120. System.out.println(String.valueOf(n1)+"+"+String.valueOf(n2)+"+"
  121. +String.valueOf(n3)+"="+data.value);
  122. }
  123.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124. {
  125. Threadthread=newMyThread3(newWork());
  126. thread.start();
  127. }
  128. }
  129. 在上面代码中的process方法被称为回调函数。从本质上说,回调函数就是事件函数。在WindowsAPI中常使用回调函数和调用API的程序之间进行数据交互。因此,调用回调函数的过程就是最原始的引发事件的过程。在这个例子中调用了process方法来获得数据也就相当于在run方法中引发了一个事件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