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使用
最开始,我们用最短的代码体验一下logging的基本功能。
import logginglogger = logging.getLogger()logging.basicConfig()logger.setLevel('DEBUG')logger.debug('logsomething')#输出out>>DEBG:root:logsomething
第一步,通过logging.getLogger函数,获取一个loger对象,但这个对象暂时是无法使用的。
第二步,logging.basicConfig函数,进行一系列默认的配置,包括format、handler等。
第三步,logger调用setLevel函数定义日志级别为DEBUG 最后,调用debug函数,输出一条debug级别的message,显示在了标准输出上。 logging中的日志级别
logging在生成日志的时候,有一个日志级别的机制,默认有以下几个日志级别:
CRITICAL = 50ERROR = 40WARNING = 30INFO 20DEBUG = 10NOTEST = 0
每一个logger对象,都有一个日志级别,它只会输出高于它level的日志。如果一个logger的level是INFO,那么调用logger.debug()是无法输出日志的,而logger.warning()能够输出。
一般来说,以上的6个日志级别完全满足我们日常使用了。
logging中的基础类
logging是python的一个基础模块,它在python中的源码位置如下:
#主干代码/usr/lib/python2.7/logging/__init__.py#扩展的handler和config/usr/lib/pyhon2.7/logging/config.py/usr/lib/python2.7/loging/handlers.py
组成logging的主干的几个基础类都在__init__.py中:
第一个基础类LogRecord
一个LogRecord对象,对应了日志中的一行数据。通常包含:时间、日志级别、message信息、当前执行的模块、行号、函数名...这些信息都包含在一个LogRecord对象里。
LogRecord对象可以想象成一个大字典:
class LogRecord(object): #代表一条日志的类 def getMessage(self): #获取self.msg def markLogRecord(dict): #这个方法很重要,生成一个空的LogRecord,然后通过一个字典,直接更新LogReocrd中的成员变量 rv = LogRecord(None, None, "", 0, "", (), None, None) rv.__dict__.update(dict) return rv
第二个基础类Formatter
Formatter对象是用来定义日志格式的,LogRecord保存了很多信息,但是打印日志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其中几个,Formatter就提供了这样的功能,它依赖于python的一个功能:
#通过字典的方式,输出格式化字符串print('%(name)s:%(num)d'%{'name':'my_name', 'num' : 100})out >>>my_name:100如果说LogRecord是后面的那个字典,那么Formatter就是前面的那个格式字符串...的抽象
重要的代码如下:
class Formatter(object): def __init__(self, fmt=None, datefmt = None): if fmt: self._fmt = fmt else: #默认的format self._fmt = "%(message)s" def format(self, record) #使用self._fmt进行格式化 s = self._fmt %record.__dict__ return s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