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 > Python > 正文

Python实现Kmeans聚类算法

2020-02-22 23:14:25
字体:
来源:转载
供稿:网友

本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根据上学期所上的模式识别课程的作业整理而来,第一道题目是Kmeans聚类算法,数据集是Iris(鸢尾花的数据集),分类数k是3,数据维数是4。

关于聚类

    聚类算法是这样的一种算法:给定样本数据Sample,要求将样本Sample中相似的数据聚到一类。有了这个认识之后,就应该了解了聚类算法要干什么了吧。说白了,就是归类。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衡量数据之间的相似程度?比如说,有一群说不同语言的人,我们一般是根据他们的方言来聚类的(当然,你也可以指定以身高来聚类)。这里,语言的相似性(或者身高)就成了我们衡量相似的量度了。在考虑存在海量数据,如微博上各种用户的关系网,如何根据用户的关注和被关注来聚类,给用户推荐他们感兴趣的用户?这就是聚类算法研究的内容之一了。
    Kmeans就是这样的聚类算法中比较简单的算法,给定数据样本集Sample和应该划分的类数K,对样本数据Sample进行聚类,最终形成K个cluster,其相似的度量是某条数据i与中心点的”距离”(这里所说的距离,不止于二维)。

基本思想

KMeans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初始随机给定K个簇中心,按照最邻近原则把待分类样本点分到各个簇。然后按平均法重新计算各个簇的质心,从而确定新的簇心。一直迭代,直到簇心的移动距离小于某个给定的值。

基本步骤

K-Means聚类算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初始化k个聚类中心。
2,计算出每个对象跟这k个中心的距离(相似度计算,这个下面会提到),假如x这个对象跟y这个中心的距离最小(相似度最大),那么x属于y这个中心。这一步就可以得到初步的k个聚类 。
3,在第二步得到的每个聚类分别计算出新的聚类中心,和旧的中心比对,假如不相同,则继续第2步,直到新旧两个中心相同,说明聚类不可变,已经成功 。

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O(tKmn),其中,t为迭代次数,K为簇的数目,m为记录数,n为维数
空间复杂度:O((m+K)n),其中,K为簇的数目,m为记录数,n为维数

初始质心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初始质心是基本kmeans算法的关键步骤。常见的方法是随机的选取初始质心,但是这样簇的质量常常很差。处理选取初始质心问题的一种常用技术是:多次运行,每次使用一组不同的随机初始质心,然后选取具有最小SSE(误差的平方和)的簇集。这种策略简单,但是效果可能不好,这取决于数据集和寻找的簇的个数。
     第二种有效的方法是,取一个样本,并使用层次聚类技术对它聚类。从层次聚类中提取K个簇,并用这些簇的质心作为初始质心。该方法通常很有效,但仅对下列情况有效: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