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更新,允许用户对”发现”页面进行定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微信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复杂,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大概连微信官方都是一脸的无可奈何。逐步泛化的好友关系,让微信从熟人社交逐渐过渡到陌生人社交,而朋友圈里亦真亦幻的状态更新,仿佛在努力证明每一个个体的”有趣”。
有人选择在朋友圈里记录生活的点滴,有人选择在朋友圈里展示观点的异同,可归根到底,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窥探着别人的生活,唯独怕别人过多地了解自己的生活。人性中交织着的光明与黑暗,像一只浑身长满刺的刺猬,离得太远会感觉到寒冷,而靠得太近则害怕被刺扎到。朋友圈就像过年走亲戚,即便你心中有一万个不痛快,总是不愿意撕破脸,或屏蔽对方,或不给对方看,或仅展示最后三天,于是通讯录里的联系人越来越多,朋友圈越来越大,可再不会有能真正触动你内心的”小红点”出现,人类让一个产品变得越来越复杂,然后说它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这大概是一开始就始料不及的吧!
引言
有人说,人性远比计算机编程更复杂,因为即使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发明——计算机,在面对人类的自然语言时同样会张惶失措 。人类有多少语言存在着模棱两可的含义,我认为语言是人类最大的误解,人类时常喜欢揣测语言背后隐藏的含义,好像在沟通时表达清晰的含义会让人类没有面子,更不用说网络上流行的猜测女朋友真实意图的案例。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在信息闭塞的南宋时期,江湖上裘千丈的一句鬼话,就搅得整个武林天翻地覆。其实,一两句话说清楚不好吗?黄药师、全真七子、江南六怪间的种种纠葛,哪一场不是误会?一众儿武功震古烁今的武林高手,怎么没有丝毫的去伪存真的能力,语言造成了多少误会。
可即便人类的语言复杂得像一本无字天书,可人类还是从这些语言中寻觅到蛛丝马迹。古人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东方朔测字卜卦,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原始崇拜,就如同今天人们迷信星座运势一般,都是人类在上千年的演变中不断对经验进行总结和训练的结果。如此说起来,我们的人工智能未尝不是一种更加科学化的”迷信”,因为数据和算法让我们在不断地相信,这一切都是真实地。生活在数字时代的我们,无疑是悲哀的,一面努力地在别人面前隐藏真实地自己,一面不无遗憾地感慨自己无处遁逃,每一根数字神经都紧紧地联系着你和我,你不能渴望任何一部数字设备具备真正的智能,可你生命里的每个瞬间,都在悄然间被数据地折射出来。
今天这篇文章会基于 Python 对微信好友进行数据分析,这里选择的维度主要有:性别、头像、签名、位置,主要采用图表和词云两种形式来呈现结果,其中,对文本类信息会采用词频分析和情感分析两种方法。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在正式开始这篇文章前,简单介绍下本文中使用到的第三方模块: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