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类的定义、实例化、封装及私有变量/方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1. 定义类
python中定义一个类的格式如下:
class MyClass(object): def __init__(self,data1,data2): self.__data1=data1 self.data2=data2 def __func1(self): print("MyClass类的私有方法被调用!") def print_data(self): self.__func1() print(self.__data1) print(self.data2) def setData(self,data): self.__data1=dataclass1=MyClass('first_data','sencond_data')class1.print_data()class1._MyClass__func1()
类通过关键字 class 引导,后跟类的名称,通常第一个字母大写,类名称MyClass后的括号内的object表示该类的父类,如果定义的类没有显明从哪个类继承来的,就在括号内使用object,object类是所有类的父类。
__init__
是定义的类的构造函数,可以对类的变量进行初始化,每当该类被实例化的时候,就会先执行该构造函数。
在类中定义的函数的一个参数一定要是self
,代表类当前的实例化对象,但在调用时,不需要传递这个参数。
2. 类的实例
类的实例化方法如下:
obj=MyClass(x,x)
obj是类的实例化对象,MyClass是类名,括号内的变量是类的初始化变量(如果类中有定义的话)。
情况一: 类的初始属性为空
class MyClass(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rint("MyClass类的构造方法被调用!")class1=MyClass()
情况二: 类含有初始属性
class MyClass(object): def __init__(self,data1,data2): self.__data1=data1 self.data2=data2class1=MyClass('first_data','sencond_data')print(class1.data2)
3. 类的封装
封装、继承和多态是类的三大特征。类的封装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对数据的封装,一个是对实现逻辑即方法的封装。
数据(属性)的封装
还看上一个例子:
class MyClass(object): def __init__(self,data1,data2): self.__data1=data1 self.data2=data2class1=MyClass('first_data','sencond_data')print(class1.data2)
在这里类MyClass的实例化对象class1就具有了两个属性,分别是data1和data2,data1是私有属性,只能在类内使用,data2是公有属性,可以在类外使用。data1和data2就是对数据(属性)的封装。
实现逻辑(方法)的封装
class MyClass(object): def __init__(self,data1,data2): self.__data1=data1 self.data2=data2 def printMax(self): if self.__data1>self.data2: print(self.__data1) else: print(self.data2)class1=MyClass(66,88)class1.printMax()
上边类中的printMax函数实现了比较两个数据大小并打印的功能,这个实现逻辑在类外部来说是看不到的,只可以调用该接口,相当于一个黑箱子,这就是实现逻辑(方法)的封装。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