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需求来了,要给系统增加几个资源权限。尽量减少代码的改动和程序的复杂程度。所以还是使用装饰器比较科学
之前用了一些登录验证的现成装饰器模块。然后仿写一些用户管理部分的权限装饰器。
比如下面这种
def permission_required(permission): def decorator(f): @wraps(f) def decorated_function(*args, **kwargs): if not current_user.can(permission): abort(403) return f(*args, **kwargs) return decorated_function return decoratordef admin_required(f): return permission_required(Permission.SMY)(f)
调用权限的时候很好理解。直接仿写admin_required的格式就好了。然后每个页面入口用语法糖这样写: @admin_required
于是页面的入口权限就做好了。但是资源权限和页面权限不同。上面内容中提到的permission是写在model.py的静态内容里面的。
从封装来看,至少是看不出来哪个地方暴露了用户查询的方法(菜鸟水平下)。只能简单的看出来if判断的时候似乎使用了current_user这个变量的内置方法
但是current_user其实是一个第三方的包的内容,和登录模块引入的包相同,是一整套记录token信息的代码。详细内容太多。从这个地方出发去写,会go die
因为哪怕我知道其实调用的.can(permission)是model类里面定义的类方法。可是current_user是取了哪个部分的东西还是不清楚。
所以不管它。从头来梳理一下装饰器的内容。
首先一个简单的装饰器写法是很好理解的。比如原函数是这样写的:
def page(): if user == 'admin': form = Form() if request.method=='POST': db.session.add(form) db.session.commit() flash("success") return 0
这当然是随便写的一个函数(明显有很多问题),只是用来表达一个过程。首先通过路由调用这个函数的时候,会先执行第一个if判断。这个判断即我们想要的验证内容
验证通过以后,说明用户可以访问这个页面,然后页面内容会渲染出来,交互功能也被允许……
那么装饰器,就是把这个if的功能提取出来了。那么原函数写成这样的形式:
@admin_checkdef page(): form = Form() if request.method=='POST': db.session.add(form) db.session.commit() flash("success") return 0
单从这个函数来说,这样写并没有任何好处,似乎本来一行代码搞定的问题,多用了几行代码。我们展开这个形式的完整代码看一下:
def admincheck(func): if user=='admin': return func def page(): form = Form() if request.method=='POST': db.session.add(form) db.session.commit() flash("success") return 0page = admincheck(page())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