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网络上大部分博客的结论都是这样的:
Python不允许程序员选择采用传值还是传 引用。Python参数传递采用的肯定是“传对象引用”的方式。实际上,这种方式相当于传值和传引用的一种综合。如果函数收到的是一个可变对象(比如字典 或者列表)的引用,就能修改对象的原始值——相当于通过“传引用”来传递对象。如果函数收到的是一个不可变对象(比如数字、字符或者元组)的引用,就不能 直接修改原始对象——相当于通过“传值”来传递对象。
你可以在很多讨论该问题的博客里找到以上这一段话。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却发现一个问题:
l=[1,2,3]def a(x): x=x+[4]a(l)print(l)
这段代码的输出为:
[1,2,3]
为什么是这样呢,list是可变对象,按照上面的结论来说传递方式是引用传递,我应该在函数里能对它进行修改呀?难道不应该输出[1,2,3,4]吗?
我觉得我上面引用的那段大多数博主的结论,其实非常不好理解,而且没有讲到本质,看的云里雾里的。
经过我后面的多次试验,得到以下结论:
其实在python中讨论值传递还是引用传递是没有意义的,要真正对这些情况作出解释,其实是应该搞明白python(对可变对象和不可变对象的)赋值过程中是如何分配内存地址的。
接下来,我们不讨论值传递和引用传递的问题。
让我们做一个非常简单的小实验,其中,id()可以查看变量在内存中的地址:
l1=[1,2,3]l2=[1,2,3]a=1b=1print(id(l1))print(id(l2))print(id(a))print(id(b))
在我的电脑中的运行结果:
128565945041285691508016436433441643643344
可以发现,对于可变对象list来说,即便列表内容一模一样,python也会给它们分配新的不同的地址。
然而,对于不可变对象int来说,内存里只有一个1。即便再定义一个变量c=1,也是指向内存中同一个1。换句话说,不可变对象1的地址是共享的。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在函数中调用可变对象和不可变对象,并修改他们的值,会是一个什么情况。
对于不可变对象int,我们来看看最简单的情况:
a=1print(id(a))def x(a): print(id(a)) b=a print(id(b))x(a)
运行得到:
164364334416436433441643643344
这看起来就是一个引用传递,函数外的a、函数里的a和b都指向了同一个地址。
但我们再来看一个极端情况:
a=1print(id(a))def x(): b=1 print(id(b))x()
运行得到:
16436433441643643344
很神奇不是吗?函数外定义的a和函数内定义的b没有任何关系,但它们指向同一个地址!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