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几天给网站的文章增加了pv统计,之前只有uv统计。之前没加pv统计是觉得每个用户每访问一次文章,我都需要做一次数据库写操作实在是有损性能,毕竟从用户在the5fire博客的的一次访问来看,只需要从数据库里拿到对应的文章(通常情况下是从缓存中拿),然后返回给浏览器。写操作无意义。之前的uv,也是针对每个用户24小时内只会有一次写操作。
不过话说回来,就对于the5fire博客这么个小站点来说,就算每次访问我写十几次数据库都没啥影响,毕竟量小的可怜。但是咱们码农不是得有颗抗亿级流量的心嘛。
对于不理解的同学,可以出门调研下,看看别人家的网站。对,就是那些访问量上亿,十亿,百亿的网站,看看他们是怎么处理用户写入的,比如留言。
PV的意义
说完原因,再说业务。所有的网站都会有pv,uv这样的统计。甚至是停留时长,各类型页面转换率等等各方各面的统计。我在搜狐的工作,大白话来说就是做网站。关注的业务指标就是流量相关的东西。同时作为站长这么多年,也会参考百度统计里的一些指标来做些调整。
不过这次只说pv,一篇文章的pv。
抛开非正常访问,互联网上的一篇文章,访问他的人越多,那么意味着这篇文章的价值越高。毕竟有价值的东西大家才会点开看嘛。这个访问量就是uv(User View/Visit)。那么pv是什么呢,一篇文章写得很不错,尤其是技术文章,可能会多次访问,比如说我就喜欢把不错的文章收藏起来,有空时回顾一下。每次回顾(刷新页面)都算是一个pv。能做到人读者多次阅读的文章,价值会更高。所以一篇文章的pv/uv比也是衡量文章价值的一个指标。尤其是在标题党遍布的年代。(好吧,这里再歪一句,标题党不是自媒体时代的产物,博客时代就有,只是自媒体时代显得更加集中显现了而已)
单纯的说价值没啥感觉,古人不是说了吗,价值能换几斗米。(我胡诌的)
拿现在的所有新闻网站/媒体平台来说,pv是可以和¥划等号的。流量越大,意味着能够有更多的收入,无论是来自广告的收入,还是把流量释放到其他渠道。有时候我也考虑,一切的目标真的是更好的理解用户,给用户推送他想看的东西吗?或许是吧,但是始终绕不开的一个问题是,构建一个商业模式,让广告主和投资人为用户的停留时长买单。让用户更多的停留在平台上,消费更多的时间。(纯属个人观点,明辨之,慎思之)
再拿另外一个更直接的例子,现在自媒体盛行,多少人想要100000+,一个好的公众号,可以根据以往文章的浏览量(或者粉丝量)来定价广告/软文等各种类型合作的价格。其实你到微播易或者易赞看看就知道了。
新闻热点
疑难解答